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5章 蔡文姬篇——焦尾琴·离乱曲(5/5)
精舍。空气中弥漫着新漆和熏香的味道,案几光洁如镜,锦茵柔软。然而这久违的“舒适”,却像一层冰冷的隔膜,让我感到无比陌生与窒息。唯有那张置于案头的焦尾琴,琴身那道来自塞外的裂痕依旧狰狞,是我与过往唯一真实的连接。
脚步声沉稳地传来,带着一种久居人上的威压。我起身,垂首敛衽。眼帘低垂,只看到一双织锦云纹的厚底官靴停在面前。
“文姬……一路辛苦。” 一个低沉而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带着故旧长辈般的慨叹,却又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是曹操,曹丞相。
“蒙丞相厚恩,赎文姬于绝域,此恩……万死难报。” 我的声音干涩,如同砂纸摩擦。
短暂的沉默。他的目光似乎落在了那张焦尾琴上。
“闻听归途之上,夫人一曲琴音,惊落边关冷月。” 曹操的声音里听不出太多情绪,像是在陈述一件异闻,“此曲……可有名目?”
“胡地风沙入骨,离乱锥心,信手拨弹,不成曲调……若强名之,” 我顿了顿,指尖下意识地抚过琴身那道冰冷的裂痕,“或可称《胡笳》……至于拍数,哀思所至,随指而发,文姬亦不自知。”
又是一阵沉默,空气仿佛凝滞。我能感觉到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在我低垂的面容和那焦尾琴之间逡巡。良久,一声极深、极沉的叹息,如同从岁月深处传来,带着无尽的追思与某种难以言喻的苍凉,在这精舍内缓缓荡开:
“唉……伯喑琴音,绝响人间久矣!不意今日,竟在文姬弦上复生矣!”
“伯喑”二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猝不及防地烫在心上!父亲蔡邕的字!父亲那间墨香萦绕的书斋,他于灯下凝神校订古籍、续写《汉史》的身影,瞬间无比清晰地撞入脑海!然而,这身影随即又被匈奴铁蹄掀起的漫天烟尘、焦尾琴断裂的哀鸣、孩子们绝望的哭喊……层层撕裂、淹没!
“父亲……” 喉咙骤然哽住,后面的话化作无声的呜咽,堵在胸口,窒息的痛楚几乎让我站立不稳。身体微微晃了一下,强撑着才未失态。泪水在眼眶中疯狂地积聚,视线一片模糊。
曹操似乎并未在意我的失态,他的目光越过了我,落向精舍内室那张宽大的书案。案头,静静地摊开着一卷陈旧的简牍,边缘已经磨损。那熟悉的、骨力遒劲的笔迹,正是父亲蔡邕的手泽!是那部他呕心沥血、未及完成的《汉史》!
“昔日洛阳一别,伯喑以此未竟之稿相托。” 曹操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真切的缅怀,“言道‘汉室兴衰,尽录于此,惜乎天不假年’。孤辗转南北,此书始终随身。今日……终得归还故主。” 他缓步走向书案,手指轻轻拂过简牍上墨迹已有些黯淡的字痕,动作竟带着几分罕见的珍重与怅惘。
故主?我?我颤抖着,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一步步挪到书案前。案头烛火跳跃,映照着简牍上父亲那力透纸背的字迹。熟悉的墨香早已散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陈年竹木的微涩气息。然而,当我的目光落在那卷末空白之处时,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了!
那卷末空白的简牍上,不知何时,竟晕染开一片片深浅不一的褐色印记!那印记边缘模糊,形态各异,有的如同泪滴坠落后缓缓洇开,有的则似干涸的血点,暗沉而刺目!它们覆盖在父亲最后停笔的地方,像一道道丑陋而狰狞的伤疤,烙在父亲未竟的史册之上!
是泪?是我在塞外长夜中咬碎银簪时,无声滑落的血泪滴落在行囊中的书卷上?是归途中那口喷溅在衣襟上的心头之血,不慎沾染了包裹的书简?还是……这简牍本身,在跟随曹操戎马倥偬的岁月里,早已浸透了无数不知名的血泪与征尘?
烛光摇曳,映着那斑驳的、泪与血浸染的墨痕,也映着我苍白如纸的脸。焦尾琴静静地躺在案几另一端,琴尾的焦痕与简牍上的污迹,在昏黄的光晕中遥遥相对,沉默地诉说着同一种被乱世碾轧过的、无法磨灭的沧桑与剧痛。父亲啊父亲,您欲以史笔记下这大汉的兴衰荣辱,可曾想过,您亲笔书写的墨痕,连同您女儿的一生,都早已被这滔天的乱世狂澜,用最残酷的刀笔,浸透了血泪,刻下了新的、永难磨灭的篇章?
喜欢三国:枭雄独白。
不想错过《三国:枭雄独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