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章 马可波罗游记传(2/2)
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真正让他"一战成名"的,是一场监狱奇遇。
1298年,威尼斯和热那亚打海战,马可自告奋勇当舰长,结果兵败被俘,关进了热那亚的监狱。同牢房有个叫鲁斯蒂谦的作家,一听马可吹的牛:"你说的这些要是写下来,绝对能成畅销书!"
于是,在昏暗的牢房里,马可口述,鲁斯蒂谦记录,一本震惊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就这么诞生了。
书里的内容,在欧洲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大都的皇宫有一座黄金塔,塔尖镶着一颗比拳头还大的珍珠,晚上亮得能照见十里地。"(其实是忽必烈的万安宫,虽没那么夸张,但确实金碧辉煌)
"杭州城里有十个大市场,每个市场能容四万人做生意,每天光杀猪就杀上千头。"(杭州当时确实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人口过百万)
"中国有一种黑色的石头,能像木头一样燃烧,烧起来比煤还旺,还能取暖做饭。"(这就是煤,欧洲人当时还在用木头当燃料)
最绝的是他写的"纸币":"大汗用桑树的皮做纸,上面盖个红印,就能当钱花,全帝国的人都认,谁敢造假就砍头。"欧洲人看到这里集体懵圈——他们还在用金币银币,哪见过这操作?
《马可·波罗游记》刚出版时,欧洲人分成两派:
信的人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哥伦布就是看了这本书,才下定决心往西航行——他本来是想找马可写的"遍地黄金的日本",结果跑偏到了美洲。
不信的人嘲讽这是"马可的谎言"。有个威尼斯贵族当面怼他:"你说的这些全是瞎编的,有种拿证据出来。"马可临终前躺在床上叹口气:"我写的,还不到我看到的一半呢。"
其实现在看来,游记里确实有些夸张:他说中国没有乞丐,显然没去过贫民窟;说日本"黄金遍地",大概率是听来的传言。但总体来说,大部分内容是靠谱的——元朝的驿站制度、纸币流通、城市规模,都能在史料里找到印证。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打破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偏见。在那之前,欧洲人觉得东方要么是蛮荒之地,要么是传说中的"人间天堂",而马可·波罗用亲身经历告诉他们:东方有一个强大的帝国,那里的文明既独特又先进。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时,马可正在威尼斯的监狱里写他的游记。这两个相差半个世纪的人,一个用铁骑征服了世界,一个用笔描绘了世界,却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文明的对话。
七百多年后,有人在威尼斯的档案馆里找到一份1302年的文件,上面记录着马可·波罗作为证人出庭,说的还是那些关于中国的故事。看来这个"洋秘书"到死都没改口——或许,他只是太想让家乡人相信,自己真的见过一个比传说更精彩的东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
不想错过《中国野史大甩卖》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