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5章 进一步实验(1/2)
秦一鸣正打算回家休息,突然他看着冷冻箱的D6物质陷入了沉思。′d,a~w+e/n¢x?u/e¨b/o`o!k-._c·o′m*
“如果说缺少D6物质会让肌细胞失去活力,那如果增多呢?”
想到这里秦一鸣立刻将D6物质重新拿了出来,重新在两个培养皿注入了两个全新的观测细胞。
他将提取出来的D6物质注入其中一个培养皿当中,因为目前对于D6物质的摄入方式还不明确,秦一鸣只能用微观的方法将物质注入细胞膜当中。
D6物质注入之后,二十分钟过后两组细胞都没有任何区别。
“难道D6是饱和性物质?”秦一鸣看着培养皿心想。
所谓饱和性物质就是指这种物质缺少会出现功能缺失,但是物质过多并不会有功能的正向增长。
这就好像是一个杯子一样,缺水的话杯子会空一部分,但是水过多的话杯子也不会因水变多而变大。
“本来还以为会有新的发现呢。”秦一鸣摇了摇头有些失望。
当他想把东西都收起来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注入D6物质的培养皿细胞居然开始“躁动”起来,不单是只是细胞在加速分裂而且细胞膜的厚度和韧度都在上升。?鸿¢特¨小′说·网- .首′发,
秦一鸣不敢耽搁,连忙将细胞的状态记录下来,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利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进行激光照射和荧光信号检测,分析细胞的特性、大小、形态等。
同时他又重新布置了是个培养皿,又从另外的细胞中提取了更多的D6物质。
他将D6物质分出不等量的十个分量,然后同时将这不同分量的十组D6物质注入到十个实验培养皿细胞当中。
为了让实验的准确性更高,秦一鸣还郑重地打开了实验室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秦一鸣为的就是可以探索出不同分量的D6物质会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程度。
等待这组实验的结果还需要一些时间。
秦一鸣又着手准备另一个实验,目前细胞膜如何摄入D6物质还不清楚,如果要正常摄入靠微观手段是不行的。
为了更加方便观测细胞摄入D6物质的过程,他在试验台之中塑造了一个人工的生物膜模型,对细胞完全了解的他,这对他来说一点也不苦难。
他将生物膜模型小心地放置在操作台上,按照细胞膜的原始结构和物质含量,他用特殊的脂质双分子层塑造模型,原理上和真的细胞膜几乎一模一样。-d^a¢n!g`k_a′n~s-h\u^.`c¢o?m`
一般来说,物质的摄入肯定是先接触细胞外液再由细胞外液进入到细胞膜当中的,所以秦一鸣先把D6物质溶解于细胞外液当中,然后用滴管缓缓将D6物质溶液滴在细胞膜模型的表面。
然后他将细胞膜模型放置在显微镜下面观测溶液在模型中一点点扩散,他看到D6物质溶液在膜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液膜,但是就好像油滴落在水上面一样,只是形成了一层表膜但是却没有融入进去。
“或许是浓度的问题?”
秦一鸣猜测可能由于浓度不够导致D6物质无法渗入细胞膜,于是他在细胞外液里面缓缓加注D6物质,但是即便是D6物质以及达到了正常浓度的百分之二百,D6物质还是无法自主渗入细胞膜。
“难道没有办法实现自主吸收?”秦一鸣有些失望。
如果这种物质无法渗透进入细胞膜,那就说明无法通过涂抹或者服用的方式达到改变细胞活性的效果。
如果是这样,这项发现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性了。
毕竟我们不可能对人体的每一个进行微观植入D6物质,且不说能在短时间能完成这种微观植入的只有秦一鸣,就是所有医生都能做到也不可能对人体千万的细胞进行逐一植入。
这时候一个靶向的概念跳入脑海,他瞬间明悟。
靶向是一种药物概念,指的是赋予药物或其制剂靶向能力,使其能够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该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从而实现对疾病的精准治疗。
“那么同样的我不也可以用靶向物质将D6物质带入细胞膜当中吗?而且这样物质的作用还会更加精确,更加有效。”
这就好像是一个人无法通过一条河,但是乘上船就可以简简单单地通过。
靶向物质就像是一种载体,可以将作用物质精准地带到目标位置。
最好的靶向物质就是作用物质的黏着物,秦一鸣在显微镜下又一次剥离D6物质,但是这一次它不单单只是剥离D6还将其周围的物质不同剥离不出,然后他将这些周围的物质逐一分离。
然后将这些物质分别在不同培养皿当中滴入,观察哪一种物质可以良好地通过细胞膜,最后在第十三种周围物质的试验中,他发现这种物质不单只可以很好地进入细胞膜当中,而且本身没有太大的功能性,也就是说这种物质就算是增加了也不会影响细胞的功能。
紧接着秦一鸣将D6物质和这种物质相结合,一滴两滴三滴,果然当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们还没毕业,你就攻克了克隆技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