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3章 建筑模型的陶艺釉彩上色方案(2/2)
好书推荐:
。”
赵环没说话,拿起另一片试片——那片带着冰裂纹的灰釉,此刻在灯光下,裂纹里仿佛积着细碎的星光。他忽然想到郭静工作室里的那只青瓷碗,碗底的开片纹路,和他昨晚在设计图上画的排水系统走向惊人地相似。“把这种冰裂纹釉用在连廊的栏杆基座怎么样?”他指着模型中连接两翼展厅的通道,“实际建筑会用磨砂不锈钢,模型上用釉色表现,既能区分材质,又能呼应青紫色墙面。”郭静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忽然伸手在模型上方比划了一个弧线:“如果在穹顶内侧也刷一层透明釉呢?灯光透过时,会像月光穿过薄云。”“穹顶用的是透光混凝土。”赵环补充道,“白天能引入自然光,晚上内部灯光会形成漫反射。”“那就调一种带金砂的透明釉。”郭静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阳光穿过时,金砂会像星子在云层里闪烁;晚上开灯,又会变成地面倒映的银河——这不就是你说的‘让光有轨迹’?”赵环看着她沾着釉料的指尖在空中划出的轨迹,忽然觉得那些枯燥的光学计算公式,在这一刻有了具体的模样。他想起初遇时在画廊,她对着星夜春水图说:“好的艺术,是让看不见的东西显形。”窗外的天色彻底暗下来,城市的灯光透过百叶窗,在工作台上投下细长的光斑。郭静正在给模型的台阶上釉,赵环则用镊子调整着一片微缩的玻璃幕墙。忽然,他不小心碰倒了盛釉料的小碗,深灰色的釉料溅在模型旁的图纸上,晕开一朵不规则的云。“对不起。”他立刻去拿纸巾。郭静却按住他的手:“别动。”她看着那片晕染的灰色,忽然拿起毛笔蘸了点青紫色釉料,在“云”的边缘点了几个小点,“你看,像不像暴雨前被风吹散的星子?”赵环愣住了。那片被釉料污染的图纸,此刻竟真的有了夜空的意境。他一直以为秩序是美的前提,却忘了偶然的偏差里,藏着更生动的可能——就像他严谨的设计稿,总会在遇见郭静之后,长出意想不到的褶皱。“这是意外的杰作。”他轻声说。郭静把毛笔放进清水杯里搅动,看着釉色在水中化开:“所有杰作都是理性与意外的共生。就像烧窑时,你永远不知道釉料会在火里长出什么样的花纹,但前提是,你得先懂得泥土与火焰的脾气。”他们继续给模型上色,偶尔交换几句关于釉料浓度、干燥时间的讨论,更多时候是沉默的协作。赵环扶着模型的手稳如磐石,郭静持笔的手则带着微妙的震颤——那是手工创作特有的韵律,让每一笔釉色都带着呼吸感。当最后一笔釉色落在东立面的“玻璃窗”上时,窗外恰好飘起细雨。雨水敲打着玻璃窗,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为他们的作品伴奏。赵环打开工作灯,暖黄色的光线笼罩着整座模型。青紫色的墙面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冰裂纹的栏杆基座藏着细碎的闪光,而穹顶内侧的金砂釉,正随着灯光角度的变化,流淌出星河流转的错觉。“像一座会呼吸的小宇宙。”郭静靠在赵环肩上,鼻尖蹭到他衬衫上淡淡的松节油味,“比图纸上的样子生动多了。”赵环低头,看见她发梢沾着一点青紫色釉料,像别了颗微型的星子。他想起古希腊雕塑里那种张力——肌肉的理性线条里,永远流动着生命的感性。此刻这座模型也是如此,精确的比例里,藏着釉料与光的私语。“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他轻声说,指尖划过模型的穹顶,那里的金砂釉在灯光下,正画出一道微小的光轨,“理性搭建骨架,感性赋予灵魂。”雨还在下,工作室里弥漫着釉料的矿物气息与椴木的清香。郭静拿起那片被用来试色的青紫色陶片,对着灯光转动,而赵环翻开新的图纸,开始计算实际施工时的釉料用量。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空间里交织——铅笔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与陶片碰撞的清脆声响,像一首正在谱写出的二重奏。他们都知道,这座小小的模型,不仅是建筑与陶艺的对话,更是两个灵魂在理性与感性的褶皱里,找到的又一处共振点。而这样的共振,才刚刚开始。不想错过《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