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完结(1/2)
“谢谢了,兄弟。·s·a_n,y?e?w~u/.+n¨e~t′哥不去了,哪有过年上别人家的。”半天儿补一口。
“那是咱家!”栓子酒气上涌,脸色涨红,“不是别人家。”
“你的好意哥心领了,哥回去真有事儿。”
“刚才还说没事儿呢!这回又有事,你就是磨不开,跟老弟不用。你就放心跟老弟走,完事儿咱俩一起回去。我让全村人看看,我栓子交着北京的朋友了。我这北京的朋友神通广大,好几个月要不来的钱,他三天就要来了。”
“这事儿不要跟别人提。哥不是跟你客气,我说不能去就不能去。再说,你跟车站蹲一夜才买着一张票,我还上哪弄票去?”
“哎呀!”栓子一拍脑门,“我把这事儿给忘了。啥都好办,就这票难整啊!这……”
“以后的吧,以后有机会哥跟你去看看。”
“那也行,你可千万别跟我客气啊!哥。”
当天晚上,半天儿把栓子扶回床上,自己收拾好残局,也睡下了。第二天他早早起来出摊儿,准备最后干半天就回北京,结果一上午也没开张。
眼看着晌午已到,他锁了倒骑驴的门,跨上后座,准备蹬走。这时,前面摇摇晃晃地走来一个穿着破旧大棉袄、戴着狗皮帽子的老头儿。
此人正好挡住胡同口,半天儿坐在车上等他过去。不料那人来到车前,竟站住了。
半天儿打眼细看,见那人捂得严严实实,帽子口上了一层白霜,只能看见一双眼睛。“您老配钥匙?”他眯着眼睛问,嘴里冒出一股白气。
那人从帽子口盯着半天儿看,半晌回答道,“不配钥匙,我赊刀。”话里一股唐山话的味儿。
半天儿立刻从车上下来,仔仔细细地看了来者一遍,这次他注意到,这个人的实际年龄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老。_x¢i\a·o_s/h_u/o?g*u.a′i`.!n~e`t\他定了定神,试着回应道:“我这配钥匙的,哪有刀赊给你?”
“我赊你。”
“您老赊的是杀人刀还是宰牛刀啊?”半天儿照着江湖盘口继续回答。
“我赊菜刀。”
“菜刀我可用不上。我一个配钥匙的又不是厨子。”
“不看咋儿知道用不上?”
“那您给我瞧瞧?”
来者四下打量,确定没人注意后,敞开大衣襟。在他左手边里怀的位置,挂着一把上了锈的铁菜刀。
半天儿伸手把菜刀摘下来,摸到背面粘着一个信封。
“呦嗬!这口刀是真带劲,这您给包的浆吧?”半天儿以极快的手法把信封退到袖子里,嘲弄地问。
“磨出来就是宝刀,不识货我就带走。”
“成成成,”半天儿摆手,“我给你现钱儿。”
“不要现钱儿,明年二月二,在这个地方我来取钱。”说完,来人转身就走,一晃神的功夫就消失在了街外的人群中。
半天儿蹬着车往家走。心里不禁犯合计,因为刚刚那人可不是用一把破刀讹人的。
在江湖上,专门有这样一个行当,叫赊刀人。他们游走各地,专门向别人卖东西,以剪子和菜刀居多,奇怪的是,他们从不要现钱,而是预言一种情况,预言实现的那天,他们回来取钱。预言内容五花八门,且多是与现实情况反差极大的,比如玉米两毛钱一斤的时候,他们说玉米达到两元钱时回来收钱。
民间多认为这是春秋战国鬼谷子的弟子,因为预测到天灾人祸,又不能泄露天机,只能以特殊的方式提醒老百姓做出防范。
但半天儿知道这纯属无稽之谈。?x/i?n.k?s·w+.?c?o·m\赊刀人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下信息组织,他们遍布天南海北,以赊刀的名义四处打探消息,然后也以赊刀的名义卖给需要信息的人,或者帮助人送信。赊账一来可以掩盖他们的身份,二来也充分体现他们的生存信念——诚信。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赊刀人和很多传统行当一样,已经走向末路。在这种时候还能用这种古老方式给送信的,半天儿知道一定是道上的人,并且事关重大。
按照规矩,他必须在回家之后才能拆信,所以一路上把三轮车蹬得飞快。不料半路冲出来一个老太太,他猛地一拐,车撞马路牙子上翻了,玻璃碴子和钥匙料溅了一地。
半天儿暗骂一声,丢下车往家跑,后面老太太紧着追,“小伙子,别跑!大妈讹谁也不能讹你一个配钥匙的!多少钱大妈赔给你!做买卖,都不容易!”
半天儿跑出两条街才把大妈甩掉。
回到家,正好栓子出去了。半天儿忙不迭地打开信,见上面是老刘的笔体:天儿,你被盯上了,赶紧离开你那地儿,别回北京,保全自个儿,明年二月二我给你信儿,咱俩见面说。
老刘是这个五人团伙的老大,量斗的世家,在盗字行里有一号的人物,平时像半天儿和疯猴子这样爱惹麻烦的得罪谁了,全都是老刘出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关东志怪》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