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六章 怜贫惜弱(1/2)
这规矩那规矩,杨福平还年轻,听的有些不耐烦,等老钱卖弄了会儿西九城各种行会的规矩后,这才打断道:“那啥时候开始卖有个准头吗?”。+求/书-帮^ .哽!芯.最*筷~
老钱仔细想了下:“年前吧?”
杨福平追问了句:“新历还是旧历,新历年可马上就到了。”
老钱摇头:“瞎,官老爷们过新历,咱们平头百姓谁管它啊!”
新旧历之争俨然成了官爷和平民的分界线,哪怕从国父到光头都大力推广新历,奖惩措施一大堆,
仿佛用旧历大清会死灰复燃一样。
可任谁说都不好使儿,小老百姓可不管什么革新、进步,说的天花乱坠,哪有不让过春节,不让放炮祭祖的,硬扛了这么多年,最后还是各过各的。
老钱还批判了两句:“都是些官老爷发的大梦,哪个老百姓种地不看农历,那啥子新历除了讨好洋老爷还有啥用!”
杨福平赞同的点点头,老少二人少有的意见统一。
掰手指头算算,今儿是旧历十月二十六,再过个七八天都到大雪了。
按理来说,粮店都会一起卖点儿油啊,醋啊的。
自家粮店的两个沽油的大桶,为了不让主顾老问老问,早都堆在后院角落里严严实实的盖好了。¢x¢n*s-p¢7^4¢8,.~c¢o·m/
问就是没有,也怪卫东家之前没拜对山门,不过现在好了,既然生意都分给别人一半儿。
估计那个什么子玉兄,也是想多上点儿品类好挣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杨福平想了下,花生还是得要,这玩意儿就是不整回去榨油,平日里也可以炒个花生米啥的给孩子换个样儿。
可怜自己弟弟,看见骡子嘴里的咸豆子都有点儿嘴馋。
家里不缺粮食,就是小孩子都喜欢吃点儿跟饭不一样的东西。
正闲扯着,来生意了。
老钱可以缩脖子喝水,杨福平得出来招呼。
粮店做的都是街坊邻居的生意,来的也不是陌生人,拉洋车的刘五,一大早的过来买白面。
这可稀罕了,他们这些个卖力气的车夫,要是没有家口拖累,向来是有肉不吃素,吃着一顿不管下一顿。
破天荒的来买白面儿,还买十斤。
小孙去装面,刘五眼都不眨的盯着准星:“去皮儿啊,咱家的面布袋儿重,可得看准喽!”
得,这会儿不是问话的好时机。
等钱交完,面袋子易手,杨福平才瞅到机会插句话:“呦,老五,今儿一大早就捡钱了?这么阔气!”
刘五神神秘秘的一笑:“哥们儿找了个新来钱的活计!”
再问就不说了,反倒提着面袋子吹起了牛B。′顽~夲·鰰·颤~ ′首~发~
“这不昨天晚上刚到手一笔钱,正巧看见院儿里朱寡妇家的小儿子,哭的可怜巴巴的想吃个白面馒头,我这人心善就拍胸脯应了。
买的不划算,还是买面让他妈蒸划的来。
正好我发财,你们也发财,嘿嘿······”
说完把袋子往身后一背,步伐轻快的迈出了店门。
小孙听的一头雾水:“朱寡妇家的小儿子要吃白面馒头跟刘五有啥关系?”
二平平日话不多,可茶壶里装饺子——是个心里有数的人。
看着一脸纯洁正巴巴听闲话的杨福安,拽了拽小孙的衣服。
等他凑个耳朵过来才附耳开口:“人家就不能跟朱寡妇有点儿交情!”
小孙嗤笑:“跟个寡妇能有啥交情,交······情?哦哦哦,不对二平,你怎么想这么脏!”
二平不想理这个二傻子:“行行行,我想的脏,那就是人家怜贫惜弱,是个大善人行了吧。”
小孙更不信了:“就刘五,算了吧,他混的他哥跟他都断往了,有那功夫怜贫惜弱,不知道孝顺孝顺自己娘老子!”
二平:“嗯对对对~~~”
小孙觉着哪儿不对,可店里开始上人了,他也顾不上掰扯。
最近生意不错,可能是觉着日子安稳了,一些家底略微厚实,且缩头缩脑的躲过八年剥削的主儿,手头也大方了起来。
粮店成袋儿往外出的也多了。
就连早上卖烧饼的饭铺子也过来问了下各种粮食的价儿,看样子买卖能做稍微长久一点儿。
杨福安跑了两趟去送货,回来咧着大牙笑,一回是给了张十块的法币打赏,一回是给了三个铜元。
跟献宝似的,跑到杨福平跟前塞到他兜里。
杨福平熟练的摸了摸头:“哥给你收着,买烧饼!”
杨福安咧开一嘴大白嘴:“好!”
老钱没眼看:“你这是哄弟弟还是哄儿子呢!”
杨福平不搭理他,老钱既没弟弟也没儿子,家里一个独女,招了个上门女婿,人不怎么精明,杨福平觉着,也不比自己弟弟聪明多少。
当初也想着把女婿弄到粮店,可粮店不缺嘴笨且力气不大的,所以就没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活在民国当顺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