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一章 安居乐业(1/2)
红烧带鱼的鲜香让杨福安回味到了元旦。*x~z?h+a-i!s+h,u!.~c¨o_m-
这个让底层老百姓听起来好像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似的节日。
毕竟热闹是上面的,放假也是上面的,跟没有隔夜粮的牛马们毫不相干。
到了正日子这天,气氛照旧被商家跟报纸渲染的热闹起来。
毕竟国府要求“商民一体悬挂国旗”,还别说什么东西多了起来,不是看着恶心就是看着喜庆。
好多商家,趁着过节搞起了什么打折的活动。
就连卫东家都踌躇了下,打出了二十斤以上免费送货的旗号。
杨福平觉着,这个优惠没多大吸引力。
买的多的老主顾,本来就要送货上门。
买的少的,人家还不放心再过一手呢。
不过让大家开心的一点是,中午加餐。
帮忙送饭的婆子,久违的换了个食盒,从里面拿出了两盘小炒一小盆汤。
虽说一看就是二荤铺子的手艺,可也是荤腥啊。
一盘子焦溜肥肠,一盘子熘肝尖,一盆酸辣汤。
今儿这饭菜,不能拿着吃了,于是征用了财务室的桌子。
老钱先把窝头分好,叹口气:“就是少点儿东西。_卡¢卡,小/税¢网` `埂_鑫`嶵′全.”
小孙咽了口口水:“这还少,都赶上我们家过年了。”
杨福平心领神会:“是不是觉着少了两盅?”
老钱笑的看不见眼,一切都在不言中。
想归想,反正也实现不了,于是招呼着开始吃饭。
没有一个手慢的,一阵风卷残云后,桌上就不剩多少东西了。
小孙拿着最后一口窝头,掰开沾干净了盘子上的菜汤,往嘴里一塞,咽下去之后舒舒服服的打了个饱嗝。
“这酸辣汤,里边也没放什么稀罕的东西,可别人做的就是比自己家做的好吃,你说奇怪不奇怪。”
老钱张口:“不奇怪,别看里面就是些个猪血条跟豆腐条,可人家舍得下料啊,那么些胡椒明油,你家里舍得放?”
小孙笑了:“那也倒是。”
许是因为今天大小是个节,天公作美,是个冬日里少有的暖阳天。
街面上的人也多了不少。
有去买菜的婶子大娘,买不买的,顺道进粮店问了句价格。
知道没变之后,擓着篮子扭头就走了。
小孙刚报出来价儿,脸上堆出来的笑还没落下来呢,看着不同补丁的灰布大褂这么一进一出,一进一出。_第*一·墈¨书-蛧? !更^辛¨嶵*哙_
来回两三次之后,憋不住跟二平嘀嘀咕咕:“这啥毛病,粮价没涨就不买了,提价了就赶紧过来买,想不通。”
二平眼里有活,看见木柜边儿上的粉末,赶紧用布给擦进去,不管是面儿还是灰,总归进了木柜里面再出来,都能卖钱。
本来不想跟小孙说话,可搁不住他一首在屁股后面叨叨叨。
忍不住回了句:“人家进来看看是图个放心,再说了谁不想多买点儿粮食,那不是兜里钱少吗?
等涨价的时候那是非买不可了,那哪是买粮食啊,那是买命呢。
就说你们家,不一次买够一年的粮食,难道是不想吗?”
小孙脑子转过来圈儿之后,脸蛋儿红了,谁不想,那不是买不起嘛!
怎的卖粮食卖时间久了,开始站到主家立场上挑剔买主儿了,这样可不对!
明白过来的小孙,又开始笑迎街坊邻居。
没一会儿婶子大娘们就不进来了。
小孙又去骚扰二平:“怎么又没人了?”
二平没敢等他问第二句,赶紧解释:“一个大娘知道,半条街都知道了,我估计这会儿,五六里长的花市大街,没人不知道今天粮价没变了。”
小孙又学到了新知识,殷勤的帮忙收拾起了柜台。
正忙活着,就听一道好像嗓子眼儿里卡鸡毛的声音响了起来:“怎么,老子这么大个人站在店里,就没人抬头看一眼?”
杨福平放下手里的杯子,抬头一看,今儿可是真吹了邪风了。
大好的日子,怎么这头癞蛤蟆又过来了?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易大巡警。
抬头瞅瞅天儿,也就下午西点来钟,从来没这个时候受过各种份子啊,杨福平赶紧拱手道:“我还说呢,怎么天儿突然就不那么亮了,感情是易大哥来了,身形伟岸,别有不同啊。”
易三胜脸上的横肉平和不少:“还是福平说话好听,行啦,不讲究你们了,来三十斤米,二十斤面,五十斤玉米面送我家里去!”
杨福平一嗓子亮起:“赶紧的,给易警长称量去,称高高的啊!”
说完近前小声问道:“您是现钱呢,还是挂账?”
易三胜勾起嘴角,笑的不怀好意:“要是挂账,你能当家?”
杨福平憨憨的笑道:“东家是不让挂账,不过要是易大哥真一时不凑手,我给您担保,保不齐东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活在民国当顺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