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1/2)
在成功抵御磐岩国和灵泽国的联合进攻后,北宋凭借强大的国防力量赢得了一段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白\马!书.院* ~勉_沸¢悦¨黩¢林翀、秦九韶和沈括并未满足于现状,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资本主义萌芽的蓬勃发展为北宋带来了更为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积累,这正是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绝佳契机。
一日,三人在汴京的一处幽静庭院中相聚,共商大计。林翀目光坚定,率先开口:“如今我大宋资本主义发展势头正盛,工业基础也已颇具规模。我们应借此东风,掀起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提升国家实力。”
秦九韶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没错,第一次工业革命让我们在机械制造、能源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此次我们可着眼于电气、化工等新兴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沈括捋着胡须,沉思片刻后接道:“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创新,还得注重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以及产业布局的优化,以确保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全面、深入地展开。”
达成共识后,他们迅速行动起来。首先,林翀利用自身影响力,联合朝中支持变革的大臣,向朝廷阐述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功说服朝廷加大对科研和工业发展的投入。朝廷专门设立了“工业革新司”,统筹协调各项工业发展事务,并拨出大量资金用于支持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工业项目的建设。
在电气领域,以秦九韶为首的科研团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他们从研究磁石的特性入手,试图找到将磁能转化为电能的方法。/鸿\特~小\说^王′ ~首,发_秦九韶运用数学中的物理模型,对磁电转换的原理进行深入分析,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计算,终于发现了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研制出了初代发电机。
初代发电机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但它的诞生标志着北宋电气时代的开端。科研团队没有满足于此,他们继续优化发电机的设计。秦九韶通过数学计算,对发电机的线圈匝数、磁场强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精确调整,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同时,为了将电能传输到更远的地方,科研人员们开始研究输电线路。他们运用数学中的电学原理,计算导线的电阻、电容等参数,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导线,并设计出了一套有效的绝缘措施,确保电能能够稳定、高效地传输。
随着发电机和输电线路的逐步完善,电能开始在北宋的城市中得到应用。汴京的街道上,亮起了一盏盏明亮的电灯,取代了以往的油灯和蜡烛。夜市变得更加繁华,人们在明亮的灯光下逛街、购物、娱乐,享受着电气时代带来的便利。工厂中,电动机也开始取代部分人力和畜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纺织工厂里,电动纺织机飞速运转,生产出的布匹数量和质量都远超以往。
在化工领域,沈括带领另一支科研团队展开研究。他们深入挖掘传统炼丹术和酿造业中的化学知识,并结合现代科学理念和数学方法,开启了化工产业的新篇章。
沈括首先关注到了火药的改良。北宋虽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已经对火器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火药的性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j\i~n¢j^i?a`n,g`b~o`o/k,.\c!o+m¢科研团队运用化学分析和数学计算,对火药的成分进行优化。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火药配方,使火药的爆炸威力提高了数倍。这种新型火药不仅应用于军事领域,还在民用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矿山开采、道路修建等。
此外,沈括还带领团队研制出了多种新型化工材料。他们从植物、矿物中提取有效成分,通过化学反应合成了一种名为“坚韧胶”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粘性,可用于制造更坚固的兵器、修缮建筑以及制作各种工具。在一家兵器制造厂里,工匠们用“坚韧胶”加固兵器的手柄和刀刃连接处,使得兵器更加耐用,在战场上的性能大幅提升。
随着电气和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北宋的产业布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林翀、秦九韶和沈括意识到,合理的产业布局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至关重要。他们运用数学中的规划理论,对全国的资源分布、交通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布局规划。
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矿山附近,建立了大型的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和冶炼厂。这些基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大规模生产化工原料和金属材料,为其他产业提供基础支持。在交通枢纽城市,如汴京、临安等地,重点发展电气设备制造、精密机械加工等高端产业。这些城市交通便利,便于原材料的运输和产品的销售,同时也汇聚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了确保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充足的人才支撑,北宋对教育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传统书院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科学教育。各地纷纷设立电气、化工、机械等专业的职业学校,为新兴产业培养技术工人。这些职业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学生们在学校里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北宋教数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