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2章完结(1/2)
虽然宋孝宗最大的理想——恢复中原没能实现,但是他在发展经济和文化、兴修水利和轻徭薄赋等其他方面还是颇有成效的。+晓·说?C¢M¢S_ ¢蕞.芯*蟑,劫`埂.鑫¢快,
宋孝宗时期的文化学术非常繁荣,他对主流学派王安石新学及新兴起来的程朱理学采取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政策。孝宗朝可说是南宋思想界最活跃的时代,这个时期著名学者辈出,如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等,而著名的文学家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也主要活跃在宋孝宗时期的。孝宗时教育也很发达,除了国家办的府、州、县学,还兴加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等著名官修书院,另外,朱熹的武夷精舍、陆九渊的象山书院等私人书院也非常有名。
孝宗还注意发展经济,他多次下诏减轻人民负担。孝宗一改将灾年税赋移到丰年的做法,下诏不准到丰年再补收。孝宗又经常督促地方官兴修水利,不断派官员复查兴修后的水利工程,优奖劣惩,使得“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卓有成效。
孝宗十分勤政,以至“事无巨细,概呈御览,情无轻重,均由圣裁”。·顽_夲_鰰`戦^ ¢庚`新/最!全,孝宗在位时期,是南宋政治上最清明、经济文化最繁荣兴盛的时期。可惜的是,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倒有二十五年受太上皇制约。淳熙十四年(1187),太上皇高宗终于去世,而此时孝宗已是年过花甲的垂垂老者了,当年的锐气已不复存在。淳熙十六年(1189),孝宗传位于儿子宋光宗。然而,光宗的所作所为,令孝宗大失所望。绍熙五年(1194)六月,孝宗悒郁而死,南宋政权从此日趋衰亡。史称宋孝宗“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是很恰当的评价。
光宗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光宗(1147~1200),名赵惇,是孝宗的第三子。绍兴十七年(1147)九月出生于王府府邸(那时孝宗尚未即位)。绍兴二十年(1150),赐名惇,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孝宗即位后,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庄文太子死后,孝宗觉得赵惇“英武类己”,想把他立为太子,又因为赵惇非次子,所以迟迟未定。.墈′书~君? *首,发,乾道六年(1170),虞允文为相时,劝孝宗早立储(立太子)。孝宗说:“其实我早有此意,心里也早定下了人选。只是担心太子位置一定,他就容易骄纵放逸,不勤于学。之所以一直没定,是想让他练历庶务,通古知今,以免后悔。”乾道七年(1171)二月,赵惇立为皇太子。
淳熙十四年(1187),高宗去世。此时,孝宗亦年事已高,他已无复当年的锐气,早就失去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信心,对朝政也渐生倦怠之意。同年十一月,孝宗手诏:“皇太子可令参决庶务,以内东门司为议事堂。”开始让太子参与朝政。次年十一月,宰相周必大请求辞职,孝宗对他说:“我一年比一年老了,也深觉疲倦,想把皇位传给太子,你还得稍微留一段时间。”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孝宗正式禅位,皇太子赵惇即位,改元绍熙,这就是宋光宗,时年四十二岁。
绍熙政变是怎么回事绍熙五年(1194)五月,宋孝宗病重,丞相留正等请光宗前去探视,可是拉着他的衣裾一直跟到福宁殿,光宗也不答应。六月,孝宗在南宋日益衰退,子、媳不孝的情况下悲惨过世。李后以光宗有病为由,拒绝主持孝宗丧礼。丞相留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请八十岁的高宗吴皇后以太皇太后之尊垂帘听政,但吴后不许,只同意代行祭奠礼,并向外宣布“皇帝有疾,可在南内服丧”,以遮掩朝廷体面。
然而这种局面未能长久继续,丞相留正请求立嘉王赵扩为太子,光宗表示同意。但是,当留正第三天要光宗正式立太子时,光宗却御批“历事岁久,念欲退闲”,根本不提立太子之事。而这似意带双关(自己想退或留正应退)的含煳语,使留正极为害怕。七月,留正假装生病,出城逃回老家。这一消息令朝臣民众惊骇惶恐。工部尚书赵彦逾以山陵使来向赵汝愚辞行,建议他根据“念欲退闲”的御笔,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嘉王赵扩上台。于是,赵汝愚一方面争取到殿前都指挥使郭杲的支持(禁军向来是宫廷政变的关键),又派外戚韩侂胄设法面见太皇太后,决策秘密内禅。他们选定孝宗大除孝服的日子,并秘密制作黄袍作嘉王登基之用。七月初,太皇太后于孝宗灵前下诏,宣布皇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尊光宗为太上皇。嘉王听了,绕着殿柱逃避不止,坚决推辞说:“恐负不孝之名。”在众人的扶持下,嘉王赵扩被穿上黄袍,还未坐稳,赵汝愚等早已率群臣倒头便拜,这样,赵扩即位,就是宋宁宗。这场内禅,史称“绍熙政变&rdq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宋王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