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完结(1/2)
虽然她说:“儿子呀,老妈不会逼你去干你不想干的事情。+鸿*特¢暁_税′惘¨ /已.发,布′罪,薪~璋¨截^”然而不逼行吗?这几乎是家长们每天的功课。
“揠苗助长”正是我们天天看到的司空见惯的事件之一,我们惊讶于不知何时何地,我们已经失去了吃惊的能力!面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我们的反抗是羸弱的,然而,即使是泥浆也要上墙。因此,大姐说:“如果能修习成两团忽必烈宫墙上的泥土,静静地吸纳流光,才有能力承受真正的痛苦与快乐。”
读这本母子书,快乐和痛苦是同一个词!这就是地板上的母亲的形象,她不断地变身:有时是慈爱的、即兴的、撒娇的、说教的,有时是乖张的、抱怨的、不讲理的、甚至是分裂的,有时又是它们的复合体。奇怪吗?是我问得奇怪。
大姐的文字水清盐白,跃然于纸面,但她的情感却是矛盾的、多重的,她不断地自责、自伤,不留余地,她的焦虑真真切切。也许只有自然(文学的风景)和两个儿子能够拯救她,她清楚这一点,因此也死死抓住不放。她活得既虚拟又过于真实,因此怎能摆脱了一个累字?
最后,我想说,教育最好的一个后果就是对教育本身的反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亦如此。
森子
2006.8.19凌晨
毕海大一(2000.9—2001.7)(1)
清华一周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
我到清华已经一周,对清华有了一定的看法和感受,现在就说给你们听听。*e*z.k,a!n?s`h/u-._n¨e·t\
首先,是关于她的硬件,各方面条件及师资力量自不用说(我也说不出好在哪里,既然大家都说好,那可能就好吧),学校面积其实并不是很大,骑自行车十几分钟就可以从南到北来个贯穿。我这几天主要去的地方是九食堂(价格比较公道,花样也多);照澜苑(就是我和妈妈存钱的地方)商业区,在那儿我买了不少东西;三教(在那儿我参加了分级考试,还听了一大节数学课);西大饭厅(那儿其实是个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新·水利馆(我们在那儿开了中秋联欢会,极其糟,还不如高中的水平);最后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东大操场,说出来你别笑,我竟然加入了班里的篮球队,真是太夸张了!
第二,是关于学习方面的。前天我找王超借了些书,他又带我把教学区逛了一遍,告诉我一些事情。但他毕竟只比我高一级,远远称不上是过来人。我们去了图书馆,几个大教室,教学楼,主要在图书馆里转了一会儿。藏书多得让人瞠目,程序也十分繁琐。现在我还没发借书证和学生证,还没办法借书。·9*5·t`x?t...c\o!m*英语分级考试成绩大概25号才下来,真没想到清华的效率会这么低。
第三,是关于清华人的一些事情,有些的确是让咱们感到莫名其妙的,首先是他们最崇拜的影星竟然是周星驰,你们大概不知道他是谁,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他是香港第一笑星,和吴孟达搭档,曾经主演过《千王之王》、《食神》、《家有喜事》。还有备受清华人推崇的《大话西游》、《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上下两部。这个电影曾在杜丽的书里出现过,若有机会你们可以看一下。至于为什么他们会喜欢,这就牵涉到清华人的一个重要特点——郁闷。关于这个“郁闷”,我先把校刊上的解释抄下来:郁闷——现代人的通病,把它引入清华也是借鸡生蛋,图个与社会同步,不论你苦于学业,伤于感情,沉溺于网络,还是性格内向,寡于交往,都可称之为“郁闷”。不过你也不必为此而担心,因为十个清华人十一个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呢?吴巍学长告诉了我一些事情,比如学习态度的变化,恋爱观的变化,差不多都与这个有关。首先因为清华人差不多都是人中之龙,一般优秀的人在这里根本无优势可言。比如我们寝室吧,福建的颜莹、河北的赵岩都挺会打篮球;浙江的郑龙、湖北的杜志鹏都是足球高手;至于音乐、电脑、体育各方面的知识,都比我高中的同学多出几倍,学习就更不必说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一个新生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压抑,怎么办?只有好好学习。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你拼命学他妈几个月还没别人学几个星期考出的成绩高,于是作为清华人的光荣逐日消退,而自卑则与日俱增。这样发展下去,不郁闷才怪。稀里糊涂地过完大一,高中学习的惯性已基本消失,可以说真正的大学生活是从大二开始的。到了大二,也许正当你准备继续埋头苦读时,忽然发现这样继续下去是件很无聊的事情。难道把十八岁到二十三岁之间的黄金年华全耗在那一张毕业成绩单上?况且更重要的是,学的许多东西简直毫无用处可言!比如辩证法,思想道德等等,于是你便慢慢把分数看得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地板上的母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