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9章 物资囤积(2/2)
"苏晓梅咬着嘴唇,"除非..."
除非贱卖刚囤积的物资,而这正是赵家想要的结果。
暴雨骤降的傍晚,陈志远独自驱车前往军区招待所。哨兵检查证件时,雨水顺着吉普车顶棚流成小溪。会客室里,楚山河正与几位军装老者研究地图,见他来了,老工程师用红铅笔在某处画了个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战备物资暂借条例。"他推过份文件,"需要企业法人签字。"
陈志远逐条阅读着这份绝密文件。根据条例,红星集团可以"保管"部分即将轮换的战备物资,条件是危机时优先保障部队供应。而文件附带的物资清单,足以让任何商人疯狂——五百吨优质钢材、两千立方木材、还有...
"这是赌博。"白发将军直言不讳,"赢了,你们平抑物价;输了,上军事法庭。"
钢笔在纸面上悬停片刻。陈志远签下名字时,想起前世赵明辉酒醉后的炫耀:"1985年那波行情,老子赚够了一辈子花的..."
当夜,二十辆军卡悄无声息驶入东郊仓库。张建军带着徒弟们连夜更改物资标识,秦雪则用医疗站的紫外线灯处理文件上的日期——这些物资将在账面上"提前"三个月入库。
凌晨四点,苏晓梅将重新做好的资产负债表交给陈志远。少女眼下的青黑触目惊心,嘴角却挂着浅笑:"按最新评估,我们够格向世行申请贷款了。"
她指着一行小字——红星集团通过抵押战备物资仓单,获得了世界银行"乡镇企业发展项目"的首批贷款资格。这个冷门融资渠道,是周雅从外经贸部打听到的。
价格改革公告发布当天,赵建国在轻工局会议室摔了茶杯。他刚得知红星集团不仅还清了贷款,还以计划价拿到了双倍配额。更让他暴怒的是,市场上突然涌现的平价钢材,彻底打乱了赵家囤积居奇的算盘。
"他们哪来的货?"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刚回国的赵明辉。华侨饭店的套房里,年轻人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眯成细线:"爸,那个陈志远...是不是认识?"
赵建国盯着儿子从日本带回来的索尼录像机,突然想起多年前知青点那个总躲在角落看书的瘦高个。记忆中的影像与如今报纸上的企业家重叠,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不管是谁。"他碾灭烟头,"按老规矩办。"
夜幕下的红星集团灯火通明。陈志远站在新建的了望塔上,军用望远镜里清晰可见赵家仓库的动静——工人们正忙着遮盖"红太阳建材"的招牌。前世这一幕他只在破产后听说,如今却亲眼见证历史如何被改写。
身后传来脚步声。苏晓梅端着搪瓷缸上来,茶汤里飘着几朵蒲公英——她父亲特意晒的。
"都安排好了。"少女轻声说,"按成本价给县农机厂供货。"
这是陈志远精心设计的阳谋:用平价物资换取政治资本。当全省企业因原材料涨价叫苦连天时,唯有红星集团扶持的配套厂能正常生产。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将在未来转化为坚实的同盟。
月光下,陈志远忽然问:"怕吗?"
苏晓梅望向远处起伏的山峦。七年前那个用嫁妆钱换鸡蛋的夜晚,她也是这样站在高处,看着陈志远在煤油灯下勾勒蓝图。
"你说过..."她将茶缸递给他,"要带大家过好日子。"
这句话比任何誓言都沉重。陈志远在值班日志上写下:"风险对冲:1.多元化储备;2.政治护航;3.联盟共赢。"钢笔在"共赢"二字上顿了顿,墨迹如种子在纸面生根。
而在他们视线之外,赵明辉正翻开本英文版的《孙子兵法》。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照片——知青合影里,年轻的陈志远站在角落,眼神清澈如现在的苏晓梅。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不想错过《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