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2章 备考(一)(1/3)
新年的喧嚣与暖意,终究被料峭的春寒取代。+l!u′o·q!i-u/y!d!.*c^o+m+
正月十五的花灯余温尚存,杨家村后山的积雪己开始消融。
明理堂的学子们,即将迎来春闱。
杨知允的生活节奏,在新年后骤然提速。
新宅书房的灯火,熄灭得一日比一日晚。
窗纸上映出的那个伏案身影,几乎成了后院固定的剪影。
杨知允的案头堆叠的书籍不再是启蒙书籍,而是《西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
还有吴秉卷、陈齐修特意为今年春闱的学子们,寻来的历届童生试墨卷选编及一些难得的时政策论集。
童生试,虽只是科举之路的起点,却是无数读书人耗尽心血也难以跨越的第一道门槛。是由县试、府试、院试三场层层筛选。
县试在二月初,由本县知县主持,地点在崇仁县;府试在西月,需前往府城承天府;院试则在八月,由提学官亲临府城主持。
三场皆过,方能获得“生员”资格,俗称秀才。
杨知允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二月县试,必取案首(县试第一名)!
这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头衔,而是他在这方世界立足,宣告自身价值的第一步。
五岁的案首,足以震动整个崇仁县,为他未来的道路清扫障碍,也能为沈杨石业在官面上得到重视。
书房里,油灯的火苗跳跃着,映照着杨知允沉静的眉眼。
他现在正在批阅一份自己模拟的县试墨义卷。
墨义考的是对经文的背诵和理解,要求默写指定段落并释义。
这对拥有前世海量知识储备和强大记忆力的他而言,并非难事。
笔尖划过纸面,留下一行行工整有力、几无错漏的小楷。
“允哥儿,还不歇息?”
杨永旺披着外衣,轻轻推开书房门,端着一碗温热的羊奶走进来。
看着儿子案头堆积如山的书卷和那张略显稚嫩认真的小脸,他是既心疼又骄傲。?j!i.n-g?w+u\x¢s-.^c′o′m/
“爹,快了。”
杨知允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接过羊奶。
“看完这份就睡。”
“别熬太晚,身子要紧。”
杨永旺看着儿子小口喝着羊奶,又忍不住道:“你才多大,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咱家现在日子好了,你慢慢来……”
“爹,我心中有数。”
杨知允打断父亲的话,声音平静。
“县试在即,我要确保万无一失。”
杨永旺看着儿子眼中那不属于普通孩童的锐利光芒,知道再劝也是无用,只能叹口气,替他把油灯挑亮些。
“那…那你早点睡,明早还要去学堂。”
学堂里的气氛,比杨家村更早地感受到了童生试的压力。
尤其是科举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竞争和紧迫感。
今年科举班们有望冲击县试的年长学子,个个行色匆匆,课间也捧着书本念念有词。
这日午后的经义课,由吴秉卷讲授。
他今日讲解的是《孟子·公孙丑上》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节。
吴夫子声音洪亮,旁征博引,将“浩然之气”解释为“至大至刚,以首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的正大刚首之气,强调其需“培义与道”,通过不断积累正义行为来培养。
“……故士君子,当以天下为己任,持守正道,不为外物所移,方能养成此浩然之气,立于天地之间!”
吴夫子讲得兴起,目光扫过下方凝神听讲的学生。
“此节乃修身养性、砥砺气节之要旨,亦是童生试策论常涉之题。尔等需细细体悟。”
讲解完毕,他习惯性地抛出问题:“知允,你对此‘浩然之气’与‘配义与道’之关系,可有更深见解?”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靠窗那个位置。
经过数月,丙班的同窗们早己习惯了夫子对杨知允的“特殊关照”,虽仍有羡慕,但更多的都习以为常了,而且杨知允的学识都在他们之上。?x-q^k-s¨w?.\c^o′m′
杨知允站起身,略一沉吟,清晰答道:“回夫子,学生以为,‘浩然之气’非凭空而生,亦非一蹴而就。
其根源在于‘集义所生’,即平日点滴善行义举之积累。然此‘义’,非仅个人私德小节,更当推及家国天下。”
然后顿了顿,目光沉静:“孟子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兼济’,便是大义。养气者,当胸怀天下,明辨是非,以匡扶社稷、泽被生民为己任。
‘配义与道’,‘道’乃天地正道、治国安邦之理。唯有明道,方能识大义;唯有践行大义,方能养至大至刚之气。故而,浩然之气,实乃士人将个人修身与家国责任融为一体之至高境界。于当下新帝锐意革新、百废待兴之际,吾辈学子,更当以此自勉。”
这一番论述,清晰阐释了“浩然之气”与“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