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5章 金殿争律(2/2)
展开李氏的绝笔信,\"当妇人在状纸上按血手印时,当寡妇的田产被铲平种桑树时,律法的不急不缓,便是对她们的暴行。\" 她忽然转身,面向殿中诸臣,\"诸位大人家中若有妻女,可愿她们被 ' 失踪 '、被 ' 无凭无据 '?\"
这句话像重锤击打在丹墀上,不少官员想起自家女眷。方孝孺趁机进言:\"陛下,可先在应天、扬州试点,若有弊端,再行调整。\"
朱标的御笔在奏疏上落下:\"准陈卿所奏,' 立继承户 ' 与' 物货清册 ' 二条,即日起在南直隶试点。\" 他望向陈砚,\"律学塾便由陈卿直管,务必让天下吏员知道,律法的天平,不会因出身、身份而倾斜。\"
退朝时,张昶擦肩而过,袖口的双鱼纹锦缎扫过陈砚的獬豸纹衣摆。她忽然低声道:\"张大人若对藩王商路有疑,可随臣去刑部看燕山卫的铁器账 —— 上面的硝磺数目,比路引多了三倍。\"
张昶的脚步顿了顿,终究一言不发地离去。陈砚摸着腕间的银簪,知道今日之争,不过是掀开了律法改革的一角。那些藏在朝珠后的私虑,绣在补子上的贪墨,唯有让律法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才能真正止息。
是夜,陈砚在刑部后堂拟定律学塾章程,翡翠捧着新刻的獬豸纹木牌进来:\"娘娘,应天妇孺听说新规,都在绣獬豸纹香囊呢。\"
她望着木牌上的 \"立继承户\" 条款,忽然想起李氏案里,那个在卷宗上按血手印的妇人。明日,这些条款将刻在黄册上,刻在路引里,刻在每个大明子民的心里 —— 让妇人知道,即便丈夫失踪,律法会成为她们的倚仗;让商人们知道,即便背靠藩王,律法的算筹不会少算一粒。
獬豸纹银簪在烛火下泛着微光,陈砚忽然轻笑 —— 金殿上的争执,不过是律法长河里的涟漪。当每个子民都能在律法中找到公平的秤杆,那些反对的声音,终将化作河底的鹅卵石,见证这条长河奔涌向前,流向太祖爷和朱标都曾望向的,那个律法昌明的盛世。
不想错过《明朝的名义》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