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5章 小暑顺安(2/2)
像撒了一地的碎金。走到粮仓门口,见一个年轻仓夫正往麻袋里装小麦,麻袋口没扎紧,撒了些麦粒在地上。“这里的绳结要系紧些,” 陈砚伸手帮他扎好,“你看,这样搬运时就不会撒了,就像田里的麦捆要捆牢,不然容易散。” 仓夫红着脸点头,仓官在一旁笑道:“这后生是开春招来的,学了几个月,干活越来越熟练,就是有时毛躁。” 陈砚抓起一把麦粒,放在指尖捻了捻:“这小麦颗粒饱满,留些做种,剩下的按户分下去,让百姓们安心。”
掌灯时分,陈砚在灯下核对外藩的作物清单。西域的西瓜种子装在陶罐里,标签上写着 “耐旱,瓜甜”;南洋的椰子树苗用湿布包着,还带着些海水的咸味。忽见其中有包高粱种子,标签上写着 “耐涝,可酿酒”,便问:“这是哪里来的?” 礼部主事连忙回话:“是辽东使者带来的,说在他们那边长得好,不知咱们这儿的低洼地能种不。” 陈砚拿起一粒高粱种子,放在指尖捻了捻,颗粒饱满:“让农官在低洼的试验田试种几分地,记好生长情况,若是能适应,明年就在低洼地区推广,百姓们既能当粮食又能酿酒。”
三更天时,窗外传来蝉鸣声声,“知了知了” 的叫声混着远处的蛙鸣,格外热闹。陈砚放下笔,见案头的茶还温着,今年的龙井泡出的茶汤清亮,香气混着夏夜的清凉,格外爽口。她想起玉米地里农夫的笑脸,菜园里农妇的欢语,还有新试种的种子,嘴角漾起暖意。治理天下就像打理小暑时节的田地,既要防虫害,又要勤浇水施肥,细心照料才能有好收成。这夏夜的风带着希望,想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天快亮时,晨曦透过窗棂照进屋内。陈砚推开窗,见远处的田野在晨光里泛着绿意,农人已扛着锄头下地了,脚步声在田埂上轻轻回响。再过些时日,玉米就会成熟,菜园里的蔬菜也会更加丰盛 —— 就像这寻常的小暑时节,不必有波澜,却自会在平淡中孕育着丰收的喜悦。
不想错过《明朝的名义》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