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小章(1/1)
静空则是真的把周立行当成了自己的小弟弟,对他十分爱护。*9-5+x\i\a`o,s-h-u\o·.¢c-o\m~
*
这年的冬日分外的寒冷,积雪压满山道,上山拜佛的人都少了许多。
老主持年纪越大,便少外出走动,更喜欢留在寺里点释。外出的事情,基本都是大师兄静诚代劳。
前来上香抽签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老主持多年积攒的人脉也广,闲暇之时,总有香客居士或其他僧人来喝茶闲谈。
他一向喜欢把相貌最好看的静空和静善带在身边奉茶,摆茶碗阵。周立行因此从香客们口中,听到了许多山下的各地的事儿,对全四川有了一些了解。
形形色色的人,讲了许多不一样的故事。
有的讲袍哥人家行走江湖的善恶传奇,有的绘声绘色描述军阀刘湘和军阀杨森对待姨太太的不同态度,有的抱怨外面日本鬼子侵占国土、国民政府不御外敌专打内战,有的颇为惊险地讲述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度大渡河的传闻,还有的悄悄咪咪跟老主持探讨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是不是也算菩萨兵,毕竟对劳苦群众来说也算是渡灾解厄救苦救难……
四川的军阀和部队在全国范围里都算是奇葩,武器装备是全国最差的,对打仗的态度也是最散漫的,一开始打仗有四不打:农忙时节不打,收割时节不打,庄稼地里不打,红白喜事不打。`我.地*书·城+ *蕞*辛!蟑′劫+埂`辛-快~真的打起来了,谁都怕自己死了,婆娘娃儿让别人给接手。帮长官抢防区收税而已,不值得拼命,要是对面的是自己的袍哥兄弟或者远亲,那大伙儿枪朝天打,起哄一阵糊弄上官也很正常。所谓“假打”一词,便也从此而来。
更有趣的是,有的袍哥武装、地方联防团保安团等乡间队伍,每家都有好几套服装,遇到军阀打仗了,哪个赢了他们马上换哪个军阀的一套衣服,换装迅捷,变脸娴熟,永远向赢家表忠心。^b-i!x′i+a.6*6!6-.¨c,o+m!
因此四川的军阀混战,从1912年打到1935年,大小400多场战争,战场上死的人并不多。
一开始的四川老百姓,看军阀打仗如看戏,只要不惹火上身,平日里生活还是过得下去的。
但到了后期,军阀们为了筹集军费,在各自防区内任意预征田赋,从1年预征1、2次发展到7、8次,甚至多达十几次,明明此刻才1935年,各防区的税已经征到了1975-1989年,最厉害的已经预征到了100年以后的2035年!
除预征田赋外,还有各种“地方附加税”,往往比正税高几倍到十几倍,令人瞠目结舌。
听香客们讲峨边县附加税为正税的29倍,雷波县高达73倍,其他勒索更是有增无减。老百姓们的生活状况愈加凄惨,但逢年景不好,川内各地暴动此伏彼起。(引用*四川党史网:西南地区红一角红旗漫卷川西北——四川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与作用)
讽刺的便是,死在抗税暴动中人,远多于死在军阀争地盘的人。
这一年,据说那苏区的红军长征进入川南,中央军驱狼吞虎,借着围追堵截红军的名头,开始收拾各地军阀。一开始军阀刘湘眼见着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吓得赶紧去找蒋中正的中央军来帮忙。
蒋中正以协助川军追剿敌军为名,派参谋团进入重庆。然后,参谋团的牌子很快换成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的牌子,专管川、滇、黔、康西南各省的政治、军事、经济大事。
不久蒋中正以帮助军阀刘湘统一川康为借口,亲自入川主持,其目的是想直接掌握川、康两省实权。刘湘这才惊觉,蒋中正的中央军不是来帮忙的,是来接管的,这般鸠占鹊巢,反客为主,和当年刘备入蜀倒是颇为相似。
这些消息,是周立行当年在洪雅柳江的小山村里很难听到的,就算是在柳江码头,那些走南闯北的商人们,也远不如峨嵋这边的多。周立行的见识,在这些旁人不经意的闲谈里,增长了许多。
这一日,寺里来了静空的亲人,说是静空的母亲病逝了。
静空当即哭红了眼,老主持劝说他回去一趟,又不放心静空一人,便让静善也跟着下山去、
周立行得了老主持的委托,立即跟着师兄下了山。
静空带着周立行回了一趟久别的家中,给母亲上香磕头诵经,却不多作停留,就像是了却了他真正的尘缘一般,拂袖而去。
周立行安静地跟着去,安静地跟着走,一言不发。
沉默的师兄弟二人到峨眉县城中,准备购置一些寺中需要的物资。
日头正盛,突然两声爆炸如烈雷,惊得周立行抬头看天,不懂这是哪里来的晴天霹雳。
静空则是瞳孔紧缩,他听出来这是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想错过《野草生西南[年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