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2章 荒村焕新颜,纺车转生机(2/2)
织妇,仔细询问纺车的构造和纺线的诀窍;她画出纺车的图样,对着图纸冥思苦想,哪里可以简化,哪里可以省力,哪里可以提高转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想起小时候在皇家工坊见过的一些精巧机关,又结合民间纺车的实用特点,反复修改图样,让木匠师傅一次次试制。失败了,就推倒重来;哪里卡顿,就打磨哪里;摇柄太沉,就换更轻便的木材,调整重心。
三日后,一架崭新的纺车,出现在了织坊里。
这架纺车,比旧式纺车小巧了近一半,通体用轻便的梧桐木制成,摇柄被设计成弧形,握着省力;锭子从一个增加到了三个,且转动更为顺滑;最巧妙的是,她在传动部分加了一个小小的齿轮,使得摇柄转动一圈,锭子能转动三圈。
“婶子,您试试?” 玉倾城笑着,将一位老织妇请到纺车前。
老织妇半信半疑地坐下,握住摇柄,轻轻一摇——出乎意料的轻巧!摇柄转动顺畅,锭子飞速旋转,棉线像银丝一样,源源不断地被纺出来。她越摇越顺手,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来,眼中露出惊喜的光芒。
“天呐……这……这也太省力了!” 老织妇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看这线,又匀又细!”
一个时辰后,老织妇停下摇柄,看着纺出的线团,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姑娘!你看!这一个时辰纺出的线,比得上我以前大半天的量了!”
玉倾城笑了:“婶子,这还不算完。用这纺车,熟练了,一天织出五匹布,绝不是难事。”
“五匹?!” 周围的妇女们都惊呼起来。要知道,以前她们拼死拼活,一天能织出一匹就谢天谢地了!
玉倾城立刻让人批量制作这种改良后的纺车,分发给各村的妇女,并亲自带着老织妇,下乡传授新纺车的使用技巧。
一时间,定远县的各个村落里,都响起了轻快的纺车转动声。妇女们不再为笨重的纺车愁眉苦脸,反而把纺纱织布当成了乐事。她们三五成群地聚在院子里,一边摇着纺车,一边说笑,手指翻飞间,一匹匹细密的麻布、甚至是掺了丝的细布,不断被织出来。
效率提高了,产出自然就多了。除了自家使用,多余的布匹,玉倾城又联系上县城里的杂货铺,以公道的价格收购,再通过漕运,运往金陵等地售卖,换来的银子,又变成了粮食和农具,分发到百姓手中。
“多亏了公主殿下(百姓们私下里仍习惯称她为公主),俺家现在一天能多换两升米了!” 一位中年妇女抱着新织出的布,笑得合不拢嘴。
“可不是嘛!这新纺车,真是救了我们的命!”
妇女们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她们不仅纺纱织布,还跟着玉倾城学习种桑养蚕,准备尝试织出更精美的丝绸。原本只是围着灶台转的妇女们,如今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之一,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而大王庄,在龙天策和村民们的努力下,也渐渐褪去了荒凉的外衣。
荒芜的土地被开垦出来,翻耕后的黑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干涸的河道被疏通,当第一股山泉水顺着河道流进农田时,村民们激动得欢呼雀跃,围着水流奔跑,像孩子一样。
龙天策又让人从外地买来耐旱的谷种和菜种,分发给村民,教他们新的耕作方法。黄强带着人,在村边筑起了简易的堤坝,防止汛期洪水泛滥。
短短一个月后,当龙天策再次来到大王庄时,看到的已是另一番景象:田地里,绿油油的禾苗破土而出,随风摇曳;河道里,清水潺潺,滋养着两岸的土地;村口的老槐树下,孩子们在追逐打闹,笑声清脆;而在村头的空地上,几架崭新的纺车旁,妇女们正一边纺纱,一边唱着新编的歌谣:“新官来,荒田开,河水清,纺车转,日子甜……”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大王庄的每一寸土地上,也洒在龙天策和玉倾城相视而笑的脸上。
破败的荒村,正在他们的手中,一点点焕发出新的生机。开垦荒地的锄头,疏通河道的铁锹,转动不停的新纺车,共同奏响了一曲属于定远县的“新生谣”。
属于这里的“新篇章”,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希望,而是切切实实的改变,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禾苗,是从纺车中织出来的布匹,是百姓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这改变或许缓慢,却充满了力量,如同这缓缓流淌的河水,终将滋润这片干涸已久的土地,让它重归肥沃与富饶。
喜欢英烈传奇。
不想错过《英烈传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