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4章 案牍如山思贤才,一纸贤令引新风(2/2)
让那些怀才不遇、愿意做事的读书人知道,定远需要他们。”
,!
“就依你。” 龙天策点头,立刻让人将求贤令誊抄数十份,分发给衙役,前往各地张贴。
求贤令一出,果然在定远及周边地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起初,不少人持怀疑态度——一个偏远的小县,一个年轻的武将县令,真的能容得下读书人?不会是噱头吧?
但随着几个曾在别处碰壁的落魄秀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定远,看到县衙的务实作风,看到田地里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百姓们脸上的希望,疑虑渐渐消散。
第一个前来投牒的是个叫周明的秀才,家境贫寒,屡试不第,却精通算术,对田亩丈量、赋税计算颇有心得。龙天策亲自面试,让他核算新开垦荒地的赋税,周明很快便拿出了条理清晰的方案,比县衙旧吏的算法更合理、更精细。
“留下吧。” 龙天策当即拍板,让他协助夜凌处理赋税和户籍事务。周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从未想过,自己的才能竟能在一个小县得到如此重视。
紧接着,又有几个读书人陆续前来:有擅长律法的老秀才,有懂得农桑技术的生员,甚至还有一个曾在皇家工坊待过、懂些机械原理的匠人,看到求贤令上“精于算术”的条件,也赶来投效。
龙天策对每个人都亲自考察,不问出身,只看能力,只要确实有真才实学,且愿意为百姓做事,都一一录用,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
这些读书人的到来,很快便显现出了效果。
周明将户籍和田亩账册重新梳理,用新的记账法登记,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解决了困扰县衙许久的“账册混乱”问题;懂律法的老秀才重新修订了适合定远的乡规民约,将那些繁琐的条文简化,用百姓能听懂的语言写成告示,贴在各村,让百姓们知法懂法;懂农桑的生员则跟着龙天策下乡,指导农民选种、施肥、防治病虫害,提出了不少改良建议。
县衙的案牍,渐渐变得有序起来。那些曾经让龙天策头疼的琐碎案件,在懂得律法和乡土人情的幕僚们处理下,往往能得到更公正、更妥善的解决,百姓们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玉倾城看着这些新来的幕僚们各司其职,笑着对龙天策道:“你看,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他们,你也能轻松些了。”
龙天策望着窗外,幕僚们正和夜凌、黄强等人讨论着什么,虽然出身不同,习惯各异,却能为了定远的发展坦诚交流,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他知道,招聘幕僚,不仅仅是解决了眼下的案牍之累,更是为定远的长远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读书人,带着新的知识和理念,将与他们一起,为定远的“新篇章”注入新的活力。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求贤令的誊抄本上,也照亮了县衙里忙碌而有序的身影。定远的治理,正从“武将主政”的粗放阶段,向着“文武相济”的精细化阶段迈进。这崭新的一页,因人才的汇聚,而显得更加厚重,也更加充满希望。
喜欢英烈传奇。
不想错过《英烈传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