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6章 暗流汹涌绊新途,旧势力阴招迭出(1/2)
新的幕僚团队加入后,定远县衙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原本繁杂的事务被梳理得井井有条,各项新政推行得愈发顺畅。,E~Z-小,税_王^ ·蕞*薪.蟑_踕¢耕-歆+筷/
刘晔以其全局视野,协助龙天策制定了《定远三年发展纲要》,将开垦、水利、纺织、教化等事务分门别类,列出优先级与具体措施,让所有人都有了清晰的目标;邓铿则以其精湛的文墨,将龙天策的政令细化为通俗易懂的条文,配合房衍的算术能力,将赋税、徭役等制度调整得更为合理,既保证了县衙的运转,又最大限度减轻了百姓负担;杜哲更是带着工匠和百姓,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新挖的沟渠如同毛细血管,将清水引入一片片干涸的农田。
这股蒸蒸日上的势头,落在黄伦等人眼中,却成了扎眼的针。他们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定远的控制力正在飞速流失——百姓们不再围着他们转,而是更愿意相信县衙的新政;乡绅们开始动摇,有人甚至偷偷向刘晔请教如何改良土地;连县衙里的旧吏,也渐渐向夜凌靠拢,不再对他们言听计从。
“再这样下去,我们就真的成了摆设!” 黄伦的书房里,李乡长(上次被扔进河里后虽保住性命,却已吓破胆,对黄伦更加依附)面色惨白地抱怨,他的绸缎庄因为新织坊的冲击,生意一落千丈。
旁边的王地主(黄伦的姻亲,垄断了定远半数的粮铺)也沉声道:“那个杜哲修的水渠,直接通到了南坡的荒地,那里若是种上粮食,我的粮价就得再降三成!绝不能让他们成了气候!”
黄伦端着茶杯,手指在杯沿摩挲,眼中闪过阴鸷的光:“他们不是想做事吗?那就让他们做不成!明着来我们斗不过,暗地里的手段,难道还怕了他们?”
一场针对新幕僚团队的“绊子战”,悄然拉开了序幕。-d_q~s?x.s`.`c`o!m!
最先遭殃的是负责户籍与土地丈量的邓铿。
为了厘清多年混乱的田界,邓铿带着几个衙役,拿着绘图工具和账册,前往与王地主土地接壤的张村。刚到村口,就被一群手持锄头的“村民”拦住了去路。
“你们要干什么?这是王老爷的地,谁敢动?” 为首的壮汉(王地主的管家)横眉立目。
邓铿出示县衙文书:“奉县令大人令,丈量田界,厘清赋税,是为了让百姓公平纳税,并非侵占谁的土地。”
“什么公平纳税?我看是想趁机抢地!” 管家一挥手,“给我打!把他们的东西砸了,看他们还敢不敢嚣张!”
一群人蜂拥而上,将邓铿带来的账册、绘图工具抢过去撕的撕、砸的砸,还推搡着邓铿和衙役,嘴里骂骂咧咧。邓铿虽有文胆,却无武力,被推得一个趔趄,胳膊撞在石头上,顿时青了一块。
“这是县衙的公务!你们敢抗命?” 邓铿又气又急。
“抗命又怎样?有本事让你们县太爷来!” 管家嚣张地吐了口唾沫,带着人扬长而去。
邓铿狼狈地回到县衙,看着被撕碎的账册和摔坏的工具,气得浑身发抖。~x`w′d+s*c-.?c?o¢m*龙天策听闻此事,脸色铁青,却按住了要去理论的黄强:“这是故意激怒我们,不能中了圈套。”
没过几日,杜哲负责的水渠工程也出了问题。
一段刚修好的引水渠,夜里被人挖开了一个大口子,渠水汹涌而出,淹没了附近的几亩农田(恰好是黄伦家的佃户)。佃户们哭喊着跑到县衙告状,说是杜哲修的水渠质量差,才导致溃堤,要求赔偿。
杜哲赶到现场,一眼就看出那缺口是人为挖开的——断口整齐,边缘还有铁锹的痕迹。可佃户们被人挑唆,根本不听解释,只是哭闹着要赔偿。黄伦带着几个乡绅“恰好”路过,假惺惺地劝道:“杜先生,看来是工程有疏漏啊,还是先赔偿百姓损失,平息民愤要紧。”
杜哲气得脸色发红,却苦于没有证据,只能先安抚百姓,承诺会查清此事,再做处理。
接二连三的麻烦,开始针对房衍。
房衍负责核算织坊的收益和粮食调配,需要定期与外地商人交易。可最近几次,外地商人要么借口“货物被劫”,迟迟不送布匹;要么就是送来的粮食掺杂了大量沙土,根本无法食用。房衍派人去查,发现是黄伦的亲信在半路威胁商人,要么扣货,要么强迫他们以次充好。
“这些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房衍将账本拍在桌上,眉头紧锁。织坊的收益若断了,不仅影响百姓收入,连县衙的资金周转都会出问题。
最阴险的是针对刘晔的算计。
刘晔负责制定全局规划,常需要查阅县衙的旧档案。一次,他在翻阅关于黄伦家族土地来源的旧账时,发现关键几页被人撕毁了。他询问负责保管档案的老吏,老吏支支吾吾,只说“不知何时弄丢了”。
更有人暗中散布谣言,说刘晔“蓝发蓝眸,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来定远“图谋不轨”的,甚至编造说他与叛军有勾结,试图挑拨龙天策与刘晔的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英烈传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