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4章 寒夜星落风骨逝,满室书香照汗青(2/2)
用蝇头小楷写的批注,字里行间,全是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对治国安邦的思考。他合上书本,眼眶泛红——这才是真正的大唐风骨啊。
《苦离子》传:百姓二字重千钧
老仆从书堆里,捧出一个泛黄的布包,双手递给秦珪:“陛下,这是老爷临终前交代的,说要亲手交给您。”
秦珪接过布包,入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是一部手稿,封面上,是明弈苍劲有力的题字——《苦离子文集》。
“苦离子”,是明弈的自号,取“甘为百姓尝苦”之意。
秦珪翻开手稿,开篇第一句,便映入眼帘,力透纸背:
“为君者,当与百姓共天下,不可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句话,明弈一生都在践行,一生都在呐喊。从太宗时期的据理力争,到神凰年间的怒斥替身,他用一生的风骨,守护着这一信念。
手稿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理论,全是明弈走访民间的见闻、对农桑水利的建议、对贪官污吏的痛斥。他记录了关中灾民的疾苦,写下了江南水利的弊端,甚至详细记载了如何改良农具、如何让盐碱地长出庄稼……每一页,都浸透着对百姓的深情,对大唐的热爱。
“老夫子……” 秦珪捧着《苦离子文集》,手指抚过那遒劲的字迹,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他想起明弈九次被罢相,却九次挺身而出;想起他怒斥自己时的决绝,却又在临终前,仍心系百姓,留下这样一部为民而着的文集。
“陛下,” 龙天策走上前,声音沉重,“明老大人虽去,但他的风骨,他的信念,会永远留在大唐。”
玉倾城也走上前,轻声道:“是啊,陛下。明老大人用一生告诉我们,‘为臣者,当有大唐的风骨’——这风骨,便是以百姓为天,以社稷为重,不以私利动,不以权贵屈。”
秦珪擦干眼泪,将《苦离子文集》紧紧抱在怀里,目光变得无比坚定:“老夫子没有走。他的精神,他的信念,会化作大唐的根基,支撑着我们,续写新的篇章。”
万人送葬:风骨长存照新篇
明弈的葬礼,没有奢华的仪仗,没有高官的捧场,却惊动了整个长安。
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从陋巷到城外的安葬之地,十里长街,挤满了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曾受明弈接济;有中年汉子,曾因明弈的奏章免除了苛税;有年轻的书生,捧着明弈批注过的书籍;甚至还有几岁的孩童,被父母抱在怀里,指着送葬的队伍,说“这是好人明爷爷”。
他们没有钱买祭品,便捧着自家种的蔬菜、亲手做的馒头,摆在路边;他们没有华丽的辞藻,便一遍遍地喊着“明青天”“老夫子”,哭声震天。
秦珪、龙天策、玉倾城,以及朝廷里的忠良之臣,都亲自为明弈扶棺。秦珪走在最前面,手中捧着那部《苦离子文集》,步伐沉重而坚定。
安葬完毕,秦珪站在明弈的墓前,对着百姓,也对着天地,郑重宣布:“朕将以《苦离子文集》为镜,推行新政,体恤百姓,绝不辜负老夫子的期望,绝不辜负天下百姓的信任!”
“陛下圣明!”
“大唐万年!”
欢呼声经久不息,回荡在长安的上空。
神凰六年的春天,因为明弈的离去,染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却也因为他的精神,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位110岁的老人,用一生的清贫与坚守,诠释了“大唐风骨”的真正含义——不为名利,不为权贵,只为“百姓”二字。
他走了,但他留下的《苦离子文集》,成了大唐新政的指南;他践行的“与百姓共天下”,成了秦珪治国的信条;他的清贫与风骨,成了无数为官者的楷模。
属于大唐的“新篇章”,在明弈的葬礼后,翻开了更加厚重的一页。这一页里,有对先贤的缅怀,有对民生的承诺,更有无数人继承“大唐风骨”,为了一个更美好的大唐,砥砺前行的坚定身影。而明弈,这位寒夜里逝去的老人,如同天空中最亮的星,永远照耀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万千百姓。
不想错过《英烈传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