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 手艺人能快速完成资本积累?(1/2)
现代人做一些新奇的东西在古代卖,立刻能销售一空。·x!j?w/x`s.w!./c\o.m`凭借着一门手艺就可以迅速的完成原始积累。甚至有些小说中,主角凭借一手好厨艺获得王侯的赏识。也不知是你傻,还是古人傻。
在穿越小说里,主角总喜欢写自己“穿过去当个手艺人”,觉得凭着现代工艺知识或独门技巧,开个作坊,做几样精巧器物,不几年就客似云来、富甲一方,最后甚至被皇帝钦点为御用匠师。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可真相呢?古代的手工业可不只是手艺好就能发家。你要开作坊,不仅要有好手艺,还要有资本、背景、人脉,还要应对各种行规、行会垄断和官府盘剥。想光靠手艺翻身?这路可没那么好走。
咱们先看看,穿越主角动不动开作坊卖东西的套路,现实中能不能行得通。
1. 手艺是基础,但不是一切
古代的手工业,手艺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为什么?
手艺再好,没原料你做不出东西。
手艺再好,没有市场渠道卖不出去。
手艺再好,被行会排挤、被官府卡脖子,你照样活不下去。!我\?[的¥书_城ˉ~ ±更aeˉ新?%¢最¤快′
举个例子:你会烧瓷器,没有窑、没有煤、没有高岭土,你怎么烧?你会做金银器,没有金银原料、没有大户订单,你又卖给谁?
2. 作坊需要什么?
开作坊,首先得有“硬条件”:
场地:得有院落、作坊屋舍,哪怕租,也要押金和年租银。
工具:小到锤凿钳刀,大到织机窑炉,全是银子。
原料:布匹、木料、金属、药材,哪个不要本钱?
工人:光靠你一人一双手,做不出大买卖,还得雇帮工。
举例:清代一台织机约值2两银,一座小窑动辄几十两银,一家小作坊的起步投入少说要几十两银以上。
3. 原料渠道是谁的天下?
别以为你能轻松买到原料:
很多原料被行会、商帮垄断(比如高岭土、好木料、优质麻线)。
市场有限制,比如南方优木常被大户包圆,普通作坊买不到好料。
运输成本高,外地原料价格贵得离谱。·卡¢卡¨小.说¨网. ~更′新/最\快+
真实的古代手工业,哪有那么简单?处处都是资本壁垒和规矩陷阱。
1. 押租:作坊的“入场券”
开个作坊,光租房子可不行,还得押租:
什么是押租?就是先交一笔大额保证金,通常是年租的数倍或十倍,用来保证你不赖账、不毁房。
清代苏州织造坊,押租往往高达百两银。
小城镇也得交上几两到十几两不等。
这笔钱就是门槛,你没本钱,连门都进不去。
2. 税收:工坊的隐形枷锁
手工业税收,一直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官府按作坊规模、产品种类收税。
行会内部要交会费、分摊贡赋。
不少地方还有“额外钱粮”“铺户银”等名目。
你做得好,赚得多,税就多,官府可不会放过你。很多小作坊是因税赋拖垮的。
3. 行会垄断:手工业的“隐形围墙”
古代大城市的手工业,多有行会、作会、商帮控制:
新作坊要加入行会,不入会就不给你买卖生路。
行会规定工价、货价、原料来源,你不得不服。
行会内老作坊压制新人,不让你抢生意。
宋元明清时期的行会,往往还要承担地方官府下派的徭役、供奉,没后台、没熟人,根本混不开。
市场竞争不是手艺好就能赢。
1. 老字号、大作坊的碾压
你手艺再好,人家大作坊:
规模大,成本低。
货源稳,渠道广。
人脉硬,客户多。
你一个小作坊,价格拼不过,原料抢不过,订单拿不到,拼啥?
2. 客户资源是怎么分的?
客户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大户人家、官府、寺庙的订单,优先给老字号、大作坊。
市井小民消费有限,你能卖几个钱?
穿越文爱写“主角做得好看、耐用,就被大户订购”,但真实情况是:大户订货首先看名声,看关系,看背景,不是看你好不好。
苏州是全国丝织中心,很多人觉得“开个小作坊,慢慢做大”。结果如何?
丝织原料被行会控制,小作坊原料贵。大户作坊拼低价,小作坊被挤垮。官府按机台数收税,小作坊偷逃税易被查抄。多数小作坊开几年就被大户吃掉或撑不下去。
景德镇小窑户哪怕烧得好瓷,也难以出头:窑工成本高,薪水贵。煤、土、釉料被大窑控制。官窑、御窑优先占市场,小窑只能做下三等货。小窑户多数活在官窑、行会夹缝中,翻身极难。
手艺只是基础,不是成败决定因素。
原料渠道、销售市场、税赋关系,才是真正大头。
作坊背后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不是爽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