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 房子随便盖?——木材、地契、工匠你哪来?(1/2)
不光是现代,在古代也不是随便就能盖房子的。~x`w′d+s*c-.?c?o¢m*很多穿越文主角一到古代,就恨不得马上在郊外选块地,盖起自家的豪宅院落,好像地皮随便拿、荒地随便圈。然而,真实的古代,土地是国家政权、宗族势力、地主阶层牢牢掌控的命根子。没有户籍身份,你连土地都没资格谈,更别说什么买地、造房。
以宋代为例,凡是土地交易,必须有县衙立契备案,称作“官契”。地契上需写明卖地人、买地人姓名、里籍、地块位置、四至界限、价格、纳税情况,还要缴纳契税(一般是成交价的3%到10%)。没有官契,这块地的买卖在法律上就是无效的。你说你穿越了,拿着银子找人买块地?别说你是外乡人,就算本地人,也得族长、里正出面作保,不然谁敢卖你?
而且,在不少王朝,土地流转受限严重。明初洪武年间颁布《大明律》,土地不得随意买卖,尤其是军户、匠户的土地,严禁脱籍私卖。清朝更是强调土地归籍,不容流民私占荒田。穿越者若真去“圈地”,轻则被地方官以“私占官地”治罪,重则被豪强视作挑衅,直接收拾了你。
木材是稀缺战略资源,不是随手就能砍。有些小说主角吩咐一声,手下就去山里砍木头建屋,好像古代的森林都是开放资源。#[比!¤奇?中&?文>°?网t!D ,`无t错$内×;{容?|实际上,大多数朝代的山林木材都是官有或豪强私有,随意砍伐就是犯法。
以唐代为例,《唐律疏议》明确规定私伐官木、禁林、藩王园囿者,杖六十以上,情节严重者发配劳役。宋代更严,全国山林分为“禁山”“封山”“官山”“民山”,普通百姓要用木材,得向山林主申请或购买。南宋浙江某县的官山松木,一根梁材价值相当于普通农户一年收入。你说你要造房子,没银子根本买不到足够的材料,有银子也得等批文、找路子。
到了明清,木材更成了国防与经济命脉,造船、修城、军工用材都要优先供应朝廷。嘉靖年间沿海抗倭,浙江福建的良木大多被征用造战船。主角随意上山砍树,现实中要么被地方军户当成盗伐之徒,要么砍不到像样的木料。
工匠哪有那么便宜好用?
一批忠诚能干、随叫随到的工匠,不谈报酬不问身份,造大宅修机关。这只是你的想象。
真实古代,木匠、瓦匠、泥水匠、油漆匠都是手艺传承的行业,地位低微但很“金贵”,不是随便招来的。
首先,工匠大多依附宗族、作坊或官府,属于“籍匠”,动用他们得走正道。明代匠户制度下,工匠世代服役,不能私自接活,若被官府查到擅自营利,主人连带受罚。^k¨a·n?s¢h.u·h_e,z_i_.+c·o*m·民间自由工匠数量极少,除非你有强大背景或银子,才能招来几个人干活。
其次,工钱也不是穿越小说里动不动一两银子包工包料那么简单。以清代工价为例,一个经验丰富的木匠日工钱在300至500文(约合0.3至0.5两银子),建一座中等四合院,仅工钱就要五六十两银子起步。这还不算工匠住宿、吃饭、材料损耗等费用。
砖瓦石料难寻且昂贵。小说中轻描淡写地写“买了些砖瓦石料”,仿佛这是菜市场的白菜。可在古代,砖瓦石料都是重要的建筑资源,尤其在缺乏窑厂和运输条件的地方,价值不菲。
比如汉代以夯土建筑为主,因为砖瓦石料难烧、难运。宋代虽烧砖业兴盛,但大宗砖瓦多供城市官建和富户宅邸使用。普通农户的屋顶,多是稻草、茅草。你想大规模采购砖瓦?得与地方窑户、砖司交涉,还得请民工驮运,成本暴增。
以明代江南为例,烧制一万块青砖约需薪柴三千斤,耗时十余日,人工、木材成本加起来约需十两银子以上,还不算运输费用。石料更难,名石更是地方豪门、寺庙、官府专用资源。
运输之难,作者难以想象。古代没有卡车、火车、拖拉机,大宗材料运输主要靠肩挑背负、牲畜驮运、水路船运。清代记载,一根长二丈(约六米)的大梁,从浙江山林运到江南平原工地,人工和船运费用常高于木料本价。陆路运输每十里加价一分银,搬运重物的脚夫也很金贵,一趟活下来可能赚的比小工匠还多。
穿越者若要盖大宅,光材料运输就会吃掉预算的一大半,哪有小说写的那么轻巧。
别以为有了钱就能在古代任性造房。朝廷有对土地建筑的严格管控,各地豪强宗族也不会眼睁睁看你“外来户”在自家地界建豪宅。
明清时期,地方编户齐民,户籍在某地才有资格购地建屋。你是外来客?必须找地方士绅作保,否则县衙不批地契、工匠不敢承接活计、窑户不卖材料。强行盖房,就是挑衅本地权势。
穿越文主角不谈背景就盖大宅?现实里,可能刚下基石,就被族长带人踢翻工地。
房屋设计也不是凭空想象,要受风水与工艺的制约。想设计个“现代化大宅”,住得舒心又豪华。可古代房屋设计,必须受限于传统工艺、风水理念、地方习俗。
先说工艺。古代房屋结构必须考虑材料承重、榫卯连接、地域气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不是爽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