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6章 古代一样有通货膨胀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章 古代一样有通货膨胀(2/2)

目录
好书推荐:

乎所有王朝在灭亡前,都会经历一次或多次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和货币信用崩塌。钱币失信、物价飞涨、百姓无以为生,是王朝衰亡的重要征兆。

西汉末年、东汉末年、唐末、元末、明末、清末,无一例外。钱荒、通胀与民变、军乱交织在一起,最终掀翻了王朝的最后防线。

明末农民起义,就是从“米价十倍”“白银难求”的大背景下爆发的。百姓忍无可忍,揭竿而起,闯王、张献忠屠城、抢粮,谁还能在意手里那点早已不值钱的铜钱?

别以为古代的钱荒、通胀全是自己作死,还有不少是外部因素推动的。明清时期白银作为货币的主力,很大程度依赖海外输入。西班牙、美洲银矿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支撑起庞大的经济体。

可一旦海外白银供给受阻,比如西班牙殖民危机、贸易封锁、海盗猖獗,中国市场白银骤减,物价立即反弹。万历后期到天启、崇祯年间,正是因为白银输入锐减,引发一波又一波物价暴涨、社会动荡。

清中期以后的“钱荒”亦有外因,比如乾隆晚期因海外白银流入减少、鸦片白银外流剧增,导致国内白银奇缺,铜钱不足,市场物价波动剧烈。百姓怨声载道,社会矛盾积聚,最终引爆了太平天国的大火。

每次大通胀时期,历史总会见证以物易物的复兴。这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文明的倒退。

唐末、五代、元末、明末,货币失去信用后,百姓不得不以米换布、以盐换茶、以器物易粮。甚至在战乱时期,一件衣服、一把铁器的价值远高于一筐废纸般的钱币。

这种现象在地方志和史书中屡屡见到,例如《元史》中记载元末民间“持钞无所售”,《明史》中记载崇祯时“持银不售米”,其实都是钱荒与通胀双重作用下的社会悲剧。

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通货膨胀史,一个清晰的教训跃然纸上:钱币的价值,不仅靠金属含量、外在形态,更靠国家信用、制度保障、社会信任。

历代王朝钱荒、通胀的根源,无非是三条路走歪了:一是滥发货币而无实物支撑,二是财政失控举债度日,三是权贵豪强垄断经济资源盘剥百姓。每次钱荒通胀,都是国家治理失败的赤裸证据。

不想错过《历史不是爽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