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章 后宫不是恋爱剧(1/2)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皇家浪漫爱情故事想想就行了,真以为皇家的婚姻能自由恋爱,然后偶遇看上你这个“傻白甜”。`j^i`n*j′i*a¢n-g/w?x-c¨.,c`o~m\越是身处高位的家庭,子女就越不自由,他们的婚姻不仅仅是传宗接代,而且要保证家族的利益。子女更多的是联姻的工具。
很多人一提古代皇帝选妃,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佳丽三千,皇帝随心挑选,后宫里少女怀春、含情脉脉,宛如一出动人心弦的宫廷爱情剧。影视剧也爱这么拍:冷宫小宫女被皇帝偶遇,一见钟情,封妃立宠;选秀场上皇帝被佳人一眼惊艳,从此恩宠独厚,后宫佳话流传千古。
可真实历史中的皇帝选妃,哪有这么浪漫?那背后全是赤裸裸的权力博弈、政治联姻、家族角力。选妃这事,说白了,是皇权、外戚、士族、宗亲等多股势力共同参与的权力游戏。至于什么真爱?往往连皇帝自己都没资格去追求。
皇帝选妃,是政治工程,不是看脸挑老婆。
后宫女子的选拔,从来不是“皇帝见了谁高兴就选谁”,而是按照一整套制度执行。
唐朝有内选、外选、岁贡女三种主要渠道,宋代则是以荐举、考察、看家世为主。元、明、清更是系统化到了极致,清代有明确规定:旗人少女每三年选一次秀女,年龄、出身、身体状况、家族背景一一审查,档案详细得比考公务员还细。?求°?!书D±?帮?ˉ~ *%免o费¥阅?读<
更重要的是,皇帝不是随便挑。他“看中”谁,得先内务府登记、太后过目、再由礼部或六尚安排入宫流程。尤其明清,选妃不由皇帝说了算,而是“皇室政治的延续安排”。
选的是门第、是家族背景、是政治平衡,而不是“谁好看”。
谁家姑娘能进宫,不是靠颜值,是靠祖上积累。
妃嫔之所以常“红颜薄命”,不是因为她们脆弱,而是因为她们“得宠”。
历史上,因宠而死的宫妃不在少数。比如汉成帝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因受宠而遭太后、其他妃嫉恨,最后一个被逼自尽,一个自杀身亡;唐玄宗的杨贵妃,因宠遭满朝猜忌,最终被迫赐死于马嵬坡。
宠爱是一把双刃剑:
皇帝宠她,其他妃子视她为眼中钉;
太后宠她,皇后难以立足;
宫女、宦官攀附她,内部斗争更激烈。
你越受宠,宫里对你越警惕。所谓“独宠一人”,往往是通往死亡的前奏。
后宫女人不是为了爱情而活,而是为了家族而斗。在后宫,女人的“爱情”只是浮皮。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她背后的“家族”。
哪怕你是宫女出身,若背后有人,就能翻身。比如明宣宗的孙皇后,祖上是汉人,但因叔父为锦衣卫指挥使,有政治力量支撑,才能从宫女一路爬到正宫之位。/x/i¢a?o~s+h\u~o~g+u,a\i`.`c′o′m!
反过来,哪怕你再得宠,家族弱小,就像唐高宗时的武媚娘早期阶段,出身低微,哪怕入宫多年也只是才人,直到父亲武士彟旧部拥护,才有机会翻身。
后宫女子的命运,不是掌握在皇帝手中,而是她娘家“够不够硬”。
“争宠”只是表象,实质是政治。每一位贵妃、皇后,她们所代表的是一个或多个政治势力。后宫一旦谁“上位”,她的亲族就可能外放为将、入朝为相、掌兵掌财。
明朝张皇后之父张峦、张敬之后台硬,封侯进爵;汉武帝宠幸卫子夫,她兄长卫青从卫士长一路做成大将军。后宫斗争,是对国家资源的竞争。不斗不行,斗赢了整个宗族腾飞,斗输了全家可能被抄。
别以为皇帝每天都在后宫“选人睡”,实际上多数皇帝后宫之广,远超你的想象。
清康熙皇帝后宫三千人,乾隆亦然,连名字都记不住。甚至有妃子死时皇帝还要问:“她是谁?”
“侍寝”是需要“名册安排”甚至“抽签排序”的行政流程,不是皇帝随便选。轮到谁,谁才有资格换寝衣、净身、请侍。一次能见上皇帝的面,已属万幸。
后宫不是恋爱剧,而是大型无声人海。
皇后不等于“白月光”,而是“制度安排”出来的主母。别把皇后想成“皇帝最爱的那个女人”。皇后是“六宫之主”,是朝廷册封、礼部颁诏、三省会签、太庙备案的国家行为。
你爱也好,不爱也好,国家得有个“正宫”,负责宗庙、祭祀、册封、嫔妃管理、生育记录、储君养育等重要事务。皇后和皇帝之间有没有感情,不重要——她是体制的一部分,是大国之母。
历史上皇帝最爱的女子大多不是皇后,比如唐玄宗的杨贵妃、汉武帝的卫子夫都不是正宫皇后。皇后,是皇帝“最合适”的选择,不一定是“最心动”的。
后宫之争的终极底牌是——谁能培养出未来的皇帝。
你怀孕了?很好,但如果孩子没养大、没进太子位、没获得太后认可,那就是“过客”。许多生育皇子的妃子死后也无从追封;反而有的妃子养了别人生的太子,最终成了太后。
如宋仁宗就是乳母韩氏抚养;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不是爽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