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章 一句话斩杀功臣?没那么容易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 一句话斩杀功臣?没那么容易(2/2)

目录
好书推荐:

案”作为司法程序。为的就是留下“依法行刑”的口实,堵住后人之口。

哪怕像清朝康熙帝这样的“少年英主”,也不能直接杀掉鳌拜,而是先设局夺其兵权,再以“擅权乱政”判其入狱,最后才暗中除之。哪有什么“圣旨一下,人头落地”这种野路子?那是小说戏剧,不是历史运行。

朱元璋初期杀功臣是付出过代价的。连杀上万名功臣和官吏,虽然巩固了中央集权,但也把人才杀光,导致明初人才断层,内政迟滞。

所谓“帝王杀功臣巩固权力”的说法,其实是“以命换稳”,后果往往是一代帝王风光,几代王朝失衡。

古代政治常讲“天命所归”。这不是空话,而是一种政治合法性建构。功臣的存在,往往是对“天命”的象征性加持。你动他们,就是否定你自己的统治基础。

比如汉武帝后期忌惮卫青、霍去病家族,却仍给卫青封“长平侯”,给霍家丰厚恩赏。到了霍光掌权时,汉昭帝也不敢随便动他,只能一步步削权、布局,直到霍氏自败,才完成换血。

哪怕是“皇帝权柄至高”的时代,依旧要考虑“天命之托”的象征意义。乱杀功臣,等于天命自毁。

忠臣并不愚忠,他们也在自保。那些被小说写成“明知皇帝不仁,还要舍命相随”的忠臣,在真实历史中也常常非常务实。比如张良在刘邦胜利后急流勇退,称病不仕;范增在项羽不听计后愤然离开;李斯被赵高害死前,也多次试图转圜。

他们不是无脑跟随皇帝的工具,而是拥有强烈政治判断力的人。忠,是建立在可控利益和政治信任上的。只要局势恶化,他们也会选择离开、避祸甚至自保。

这点,也彻底粉碎了那种“皇帝动嘴,功臣送命”的剧情模板。

每一个“功臣被杀”的历史节点,都不是什么皇帝睿智的“宫斗胜利”,而是王朝进入衰败期的信号之一。杀功臣,说明皇权不稳、心怀猜忌,说明制度不能制衡、治理靠暴力。杀的是信任,是忠诚,是稳定的根基。

真正能驾驭权臣的人,是能让他们“功成身退”、主动交权、安度余生。不是刀剑加身、血溅朝堂。

历史,是给聪明人看的。权谋小说,若只会写皇帝杀功臣、朝堂清洗、诛心问斩,那只是权谋“戏码”,不是权谋“智慧”。

愿写作者们,别再让读者在纸上流血了。

不想错过《历史不是爽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