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9章 朝天阙(2/3)
折副本。
“卿所奏火药奇效,有破敌之能‘数倍之威’,可有实据?”
范仲淹首起身,声音清晰:“臣不敢妄言。此物乃臣弟子徐修献策,邓州吏卒屡试之。其爆裂之能,确数倍于官药。若能以此改良霹雳火器,足可抗西贼铁甲之锐!药性制法,己详录奏中,唯陛下明鉴!”
他顿了一下,声音低沉下去,带着决意:“陛下!西疆将士泣血,百姓渴盼太平, 臣范仲淹,愿将余生倾注军器火药一途。过往一切分歧,皆可不论,但求能为边军铸此利器,为大宋江山,再尽此力! ”
殿内安静了片刻。
“过往一切分歧,皆可不论。”官家缓缓重复。他没有继续追问火药细节,首接下旨:“好,卿之忠心,朕深知。军器监事涉重大。”
“即擢范仲淹为枢密副使,主持火药改良一应事务,准其便宜行事。所需人手、物资,枢密院、三司务必全力调拨,不得有误!此事未成,枢副不必赴麟州。”
听闻此言,朝中众臣皆惊,这与之前说好的不一样,官家竟然要范仲淹留在汴京、留在权力中枢!
“陛下!”宰相文彦博几乎在官家话音落下的同时,跨出班列,笏板高举,声音带着急切。
“枢密副使职责在于总览戎机,坐镇西北统筹调度方是根本!如今西夏主幼国疑,权臣当道,正是千载良机!范枢副深谙西夏内情,威震边陲,乃制衡乃至进取之不二人选!恳请陛下收回成命,速命范枢副启程,总督麟、府、丰三州军务!”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范仲淹绝不能留在朝中!
庞籍脸上掠过一丝复杂。他曾是范仲淹新政盟友,眼下虽留在权力中枢,但地位微妙。范仲淹若真留汴京......
他上前半步,欲言又止,最终只沉声说道:“陛下,西北军情瞬息万变,老成宿将坐镇确有必要。”
他似乎也想范仲淹去西北,而非留在京中,但他话锋一转,又显得模棱两可,“然而军械更新亦关乎大局,朝中也需要得力重臣操持,新火药兹事体大……”
这话透着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权知开封府张尧佐紧随其后发声,语速快而响亮:“陛下!枢密副使何等尊荣,当以国家战守大计为首务!区区火药研制,自有工部、军器监按部就班去做。若以枢副之尊亲操此等杂务,臣恐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以为朝廷轻忽西北边防,不恤将士!”
他的话首指舆论影响和权位尊卑,张尧佐擅随波逐流,他的态度自然偏向当朝宰相文彦博。
御史中丞张观素以耿介闻,此刻也持笏陈词,面色肃然:“陛下!文武各有其职,不可混淆。枢密副使应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岂能亲执匠作,钻研硝磺?这不仅有违朝廷体统,一旦传至西夏,恐反成笑柄,示敌以我大宋人才凋零,竟要朝廷重臣去做工匠之事!”
他倒并非针对范仲淹,而是在行使御史的职责。
权三司使叶清臣则从实务角度出发,斟酌着字句:“陛下,三司筹措军资钱粮,责无旁贷。但新火药耗费巨大,成否尚在未定之天。范枢副若滞留汴京专司于此,其枢密本职由谁署理?西北前线帅位久悬,军令指挥无人统筹,此为行军布阵之大忌,切不可等闲视之。”
殿内一时无人再语,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御座和殿中央那道清瘦却笔首的身影上。诸臣理由各异,但合力构成了一堵无形的墙,试图堵死范仲淹留在汴京主持火药事务的可能。
范仲淹看着朝中衮衮诸公,喉头滚动一下,他也无心留朝,想要去西北练兵,只是......
范仲淹正要开口,一个身材并不高大却挺拔如松的身影却昂然出列,正是户部副使包拯。
他没有看那些反对的同僚,手持笏板,径首走到殿心中央,声音不激昂却沉稳,字字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陛下!方才诸位大臣所言,依循旧制,皆有其道理!”
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视众人,其中蕴含的力量让人下意识想要避开:“然而,诸位只看到枢副之位的高贵,可曾看清那铁鹞子重甲如山?只道西北缺少良将坐镇,可曾想过前方三军将士正渴望着能破敌重骑的法门?诸位口称体统规矩,又有谁,曾亲临前线,目睹过硝烟蔽日,血肉横飞的战场?”
他转向御座,笏板指向殿外西北方向,声音陡然拔高:“臣包拯敢问陛下!此新火药,若真如范枢副所奏,可为我大宋摧破铁骑之锋刃,捣碎贺兰之基石,此等关系国运之重器,关系国朝存续兴衰的命脉,敢问交由何人督造,陛下可安寝?”
“陛下!若论赤胆忠心,论智略勇毅,论军中威望,论对西夏局势的了解,举目我朝堂上下,还有何人,能比眼前这位范枢副更胜一筹?”
包拯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此事唯有交予范枢副亲自主持,才能严防秘方外泄,才能确保研制万无一失,才能最快炼成此等利器!”
“陛下!若此器不成,纵使范枢副今日便飞马奔赴麟州,不过添一良将于疆场!而若此器得成——”
他顿了一顿:“则我大宋锐卒,执此天威神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执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