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4章 医道传薪(2/2)
论》记载,'疫气相传,易染于人'。如此分区安置,确能防时疫蔓延。"
李承乾点点头,转向程处弼:"让你找的童子如何了?"
程处弼拍拍胸脯:"都是从将作监工匠子弟中选的,个个聪明伶俐。有个叫韦慈藏的小子,认药草过目不忘!"
,!
正说着,一骑快马飞驰而来。信使翻身下马:"殿下,孙道长回信!"
李承乾迫不及待地拆开,孙思邈飘逸的字迹跃然纸上:
"殿下仁心,老道感佩。然创立医学非一日之功...另,闻皇后娘娘服'百合固金汤'后咳血减轻,可试加五味子三钱..."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李承乾规规矩矩地行礼:"儿臣有一事相求。"
"可是又想去终南山?"李世民头也不抬。
"非也。"李承乾挺直小身板,"儿臣想请父皇下旨,在长安设立太医署附属医学,广招生徒,培养医者。"
李世民终于抬起头:"这倒是个善政。但谁来主持?"
"孙思邈道长。"李承乾眼睛发亮,"儿臣已与他多次通信,道长虽未明确应允,但态度已有所松动..."
"哦?"李世民来了兴趣,"你如何说动那老道的?"
李承乾取出几封信的抄本:"儿臣以'一人之力有限,授徒则可济万民'相劝,又以太医署藏书为诱..."说着展开最新一封,"您看,道长连母后的药方都调整了三次,显见是关心的。"
李世民翻阅信件,突然大笑:"好个'医道传薪'之说!朕准了,即日下旨筹建医学!另赐孙思邈'妙应真人'封号。"
太白山青牛洞前,宣旨太监恭敬地捧着圣旨。孙思邈展开黄绢,上面清楚写着任命他为"太医署医学博士",并拨专款在长安设立医学院。
老道长叹一声,望向终南山的云海。这时,李承乾的最新信件送到:
"仙长道鉴:弟子已选聪慧童子二十人,皆备束修之礼。城南医馆日诊病患过百,然缺良医...又,母后按仙长新方服药三日,咳血已止..."
随信附着一幅医学院设计图,标注着讲学堂、药圃、诊室等,甚至还有专门为孙思邈准备的炼丹静室。图角一行小字:"愿以天下病患为念"。
孙思邈抚图良久,突然对宣旨太监道:"请转告太子,老道十日后启程。"
十月的长安,金风送爽。太医署前,李承乾带着二十名医学生翘首以待。当孙思邈的马车出现在街角时,小太子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快来拜见道长!"李承乾领着学生们恭敬行礼。
孙思邈扶起他,目光扫过那些充满求知欲的少年:"殿下,带老道去看看皇后娘娘吧。"
立政殿内,长孙皇后正在练习导引术。见到孙思邈,她欲起身相迎,却被老道制止:"娘娘勿动,容老道诊脉。"
三指搭在纤细的腕脉上,孙思邈闭目凝神。片刻后,他取出金针:"请娘娘宽衣,老道要行'太乙神针'。"
细如发丝的金针在长孙皇后背上颤动,李承乾紧张地攥着衣角。约莫一刻钟后,长孙皇后突然长舒一口气:"胸口...不闷了..."
孙思邈收针微笑:"再配合老道新配的'紫金丹',三月可除根。"
李承乾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他郑重地跪下行大礼:"谢道长救母之恩!"
孙思邈扶起他,指着殿外等候的医学生们:"要谢,就谢殿下这份'医道传薪'的仁心吧。"
角落里,李承乾看着白发苍苍的孙思邈为母后施针,又看看精神渐好的母后,小手不自觉地摸向怀中——那里藏着下一封信的草稿,是关于建立大唐第一家官办药局的构想...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不想错过《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