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章 农器改良(中)(1/1)
贞观二年二月中旬,长安城外的官田上,一场前所未有的农具对比试验正在进行。+j.i_n?w-a!n`c~h/i+j/i?.^c?o!m!李承乾身着短打,亲自监督着七架不同弧度的曲辕犁一字排开,每架犁旁都站着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农。
"诸位老伯,今日咱们要好好比试比试。"李承乾站在田埂上,声音清亮,"每架犁耕半亩地,记录用时长短、牛力消耗和翻土效果。"
周老汉抚摸着中等弧度的三号犁,咧嘴笑道:"殿下放心,老汉们心里都有杆秤。"
随着一声锣响,七架犁同时开动。李承乾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每架犁的表现:一号犁弧度最小,转弯时仍显笨拙;七号犁弧度最大,耕牛明显不适应;而三号、四号犁则行进得最为顺畅。?咸-鱼?看?书~网¢ .已?发?布?嶵!欣?漳·结~
"记录:三号犁转弯三次,用时最短;五号犁翻土最深,但牛力消耗大..."书记官运笔如飞。
午时休整,李承乾命人取来特制的盐豆犒劳耕牛,自己则与老农们蹲在田埂上讨论。
"四号犁最顺手。"周老汉嚼着胡饼说,"就是犁铧吃土太深,老牛走着费劲。"
李承乾若有所思:"那若将四号犁的弧度稍减,再配合可调节的犁评..."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惊呼声。众人赶去一看,原来是七号犁的犁辕在急转弯时断裂了!
将作监的工坊里,断裂的犁辕被摆在案台上。李承乾用手指丈量着断口:"木质纹理在此处有瑕疵..."
"殿下明鉴。^0*0!晓-税¨徃, ¢无·错\内.容¢"老木匠张顺点头,"弯曲处正好是木节所在。"
长孙冲递上一卷竹简:"《考工记》有载,'辕木取直纹者为上'。"
"那我们就专选直纹梨木。"李承乾下定决心,"再在弯曲处加铁箍加固。"
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在犁辕内侧关键部位加装了马蹄形铁箍,既不影响弯曲度,又大大增强了承力能力。李承乾还发现,将犁辕的弯曲起点前移三寸,能更好地分散受力。
"妙啊!"张顺试着摆动改良后的犁辕,"这下转轴处的压力小多了。"
二月二十,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试用新犁的农夫们普遍反映,长时间操作后腰背酸痛。
"这不对劲啊。"李承乾挠头,"曲辕犁本该省力才是..."
他亲自下田体验,很快就发现了症结所在:犁梢的高度不合适,迫使农夫弯腰操作;犁评的调节杆位置别扭,操作时需要扭曲身体。
"咱们得按人体工学来改进。"李承乾对工匠们说,虽然他们听不懂这个词,但明白太子的意思。
经过三天调整,他们做出了可调节高度的犁梢,并在犁评处加装了符合手型的握把。周老汉试过后惊喜道:"这下站着也能扶犁了!"
二月末,李承乾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新犁必须能与现有农具兼容,否则百姓难以接受。
"老伯,你们现有的犁铧、犁壁,能否装在新犁上?"他询问周老汉。
老汉摇头:"殿下造的犁箭太细,咱们的犁壁装不上。"
于是新一轮改进开始了。他们将犁箭的接口标准化,确保新旧犁具零件可以互换;还在犁铧上加开了通用安装孔。
"这下好了。"刘铁匠满意地说,"百姓可以逐步更换,先换犁辕,再换犁铧,不必一次花费太多。"
三月初一,长安城外春耕大典如期举行。李承乾改良的曲辕犁被正式命名为"贞观犁",与直辕犁同场竞技。
百官围观下,两架犁各耕一亩地。结果令人震惊:贞观犁不仅快了两刻钟,翻土深度还多出一寸半!更难得的是,操作的老农全程轻松自如,不像使用直辕犁时那般汗流浃背。
"善!"李世民亲自下田试犁,龙颜大悦,"此犁当颁行天下!"
但就在众人欢庆时,李承乾却盯着翻起的土块皱眉:"犁壁角度还是不够理想,杂草埋得不够深..."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不想错过《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