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章 稻浪北涌(2/2)
."李承乾擦去额角冷汗,突然发现纸条背面还藏着几粒紫色稻种。孙守真接过查验,银针瞬间变黑:"与毒鱼同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2)医农合璧
太医署的铜釜里煮着各色药草,李承乾将《齐民要术》与《神农本草经》并排摊开。
"乌头毒性畏防风。"孙守真研磨着药粉,"但若直接撒入田间,恐怕伤苗。"
老农周德旺突然插话:"老汉记得,种过大蒜的地不长虫..."
三人对视一眼,立即着手试验。他们将防风药汁混入大蒜捣成的糊状物,涂抹在稻种表面。三日后播种,不仅毒虫避让,稻苗竟比寻常的更显青翠。
"妙哉!"李承乾抚掌大笑,"这'药衣种法'当记入《农医通鉴》!"
#### (3)谣言之战
长安西市的茶肆里,说书人正绘声绘色讲述"南稻噬腿"的怪谈。忽有个粗布汉子拍案而起:"放屁!俺家吃新稻三月,如今挑得动两百斤谷子!"
众人哗然中,汉子扯开裤腿——肌肉虬结的小腿哪有半分浮肿?他随即掏出块木牌:"终南山'代耕帮'第三队队正,奉命来拆穿这些鬼话!"
同日,各坊突然出现许多挑着新稻叫卖的货郎。他们当场架锅煮饭,邀请路人品尝。更妙的是,每袋米里都附赠一小包杂粮,裹着《稻麦混食法》的绢布食谱。
#### (4)金殿对决
五月大朝,崔敦礼捧着笏板出列:"陛下!岭南稻引发民乱,请即刻废止!"
李世民尚未开口,殿外突然传来喧哗。十余名农夫抬着三筐稻谷闯入,为首的老汉竟是周德旺。
"小民冒死进言!"他跪地捧起沉甸甸的稻穗,"这'贞观新稻'亩产四石,比旧种多收一石半!那些说稻子有毒的..."老汉突然掀开衣襟,露出腰间狰狞的刀伤,"是有人要杀小民灭口!"
李承乾适时呈上证据:从刺客身上搜出的崔氏令牌,与乌头毒草采购的账册。最致命的是份密信——崔元礼指使人在新稻区投放病死的瘟鸡,伪装成"稻瘟病"。
#### (5)漠北黑手
正当崔敦礼面如死灰时,边关急报打破沉寂:突厥使团携"紫云稻"来访,声称可解大唐饥荒!
"好个'雪中送炭'。"李世民冷笑,"宣。"
突厥使者昂首入殿,献上的稻种却让李承乾瞳孔骤缩——那紫色纹路与毒箭上的如出一辙!太医署当场验出其中混有绝育药,种植三年后的土地将寸草不生。
"陛下明鉴!"使者慌忙跪地,"这必是有人栽赃..."话音未落,终南山老兵押着个粟特商人上殿,从他袖中抖出崔氏与突厥可汗往来的密函。
#### (6)稻浪滔天
秋分祭典上,李世民亲手将"贞观新稻"撒入太庙前的祭田。远处官道上,插着各州旗帜的牛车正源源不断运来新稻——汉中亩产四石二斗,山东三石八斗,连往年只能种黍米的陇右山地都收了三石!
崔氏别院里,李承乾看着满仓被查获的陈粮,对崔敦礼轻声道:"这些粮食若早入市,何至于有饥荒?"老者瘫坐在《氏族志》竹简上,突然发现最后一卷已被朱笔划去"崔氏"之名。
夕阳西下,李承乾站在终南山巅。脚下是无边稻浪,风中传来孩童新编的谣曲:"岭南穗,关中风,皇帝田里金浪涌..."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不想错过《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