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8章 价格逆转(2/2)
进——当西突厥贵族买到高价竹纸炫耀时,普通牧民已用上了廉价的"大唐民纸"。
,!
更深远的影响在文化层面。龟兹的画师们发现竹纸适合晕染,创作出独特的"纸本佛画";高昌的学子用竹纸练习汉字,成本比以前降低九成。李承乾让鸿胪寺译官将《孝经》翻译成回鹘文,用竹纸印刷后随商队分发,经页边缘印着微小的"忠孝"二字——这种文化输出,比军队更能赢得西域民心。
崔氏试图在西域反制,让西突厥贵族用羊皮纸抄写伪经。但牧民们很快发现,竹纸佛经遇水不烂,而羊皮经卷受潮后恶臭难闻。当阿尔兹的商队再次抵达时,牧民们竟用羊群换取竹纸,还编出歌谣:"羊皮膻,竹纸香,佛爷见了,也要夸奖。"这让西突厥贵族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他们引以为傲的草原特产,在大唐的廉价纸张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
贞观四年秋分,将作监宣布"竹纸量产",每百张定价二百文,仅为桑皮纸的二十分之一。李承乾在终南山新落成的"造纸书院"前,看着工匠们将竹纸制作流程刻在石碑上:"一浸、二煮、三舂、四抄、五焙",每个步骤都配有详细图示,连不识字的农夫都能看懂。书院外的空地上,寒门学子们正在用竹纸练习书法,纸页翻动的声响如风吹竹林。
长安东市的书肆彻底变了模样。桑皮纸典籍被挤到角落,竹纸印本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一个老书商指着新到的《史记》竹纸版感慨:"以前一部《史记》抄本要卖二十匹绢,如今竹纸印本只要两匹,穷书生也买得起了。"更让人惊叹的是"租书铺"的兴起——百姓花几文钱就能租竹纸书阅读,知识的传播速度比以前快了十倍。
崔氏大宅的藏书楼里,管事正在清点库存。桑皮纸典籍因长期无人问津,大多受潮发霉,而新到的竹纸印本却被虫蛀的风险极低。老世族看着墙上"诗书传家"的匾额,突然发现匾额下的桑皮纸题跋,不知何时已被竹纸书签替换,书签上用楷书刻着:"圣贤之道,非纸贵而存,乃纸贱而广。"当最后一批桑皮纸被当作废纸卖给民间纸坊时,崔敦礼在密室里烧掉了所有与造纸相关的账本,火焰中飞起的纸灰,竟组成了"时势"二字的形状。
暮色中的渭河岸,李承乾望着满载竹纸的漕船驶向江南。每艘船的桅杆上都挂着灯笼,灯光映在纸页上,像无数流动的星子。风中传来造纸工匠新编的号子:"竹儿青,纸儿白,一张贱纸,写尽兴衰..."他勒住马缰,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纸灰——那是今早试验竹纸时留下的,此刻在夕阳下竟泛着玉般的光泽。远处的长安城里,将作监的工匠们正在新制的造纸台上刻下一行小字:"纸价贵贱,本无定数,唯便民者,终成大势"——这行字用的是李承乾改良的"阴阳刻法",印出来时正好成为一句箴言,直到千年后,历史学家在西安的唐代遗址里,才破译出其中蕴含的经济规律与文明刻度。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不想错过《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