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第39章 纸利循环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9章 纸利循环(2/2)

目录
好书推荐:

更精妙的是"纸帖准备金"制度。李承乾规定,柜坊必须储备三成的铜钱作为纸帖准备金,同时设立"纸帖平准署",每日公布纸帖与铜钱的兑换比价。当崔氏试图囤积铜钱抬高比价时,平准署突然放出大量纸帖,瞬间稳定了币值——这种宏观调控手段,让世家的金融狙击落空。

终南山的造纸书院里,李承乾主持编纂《纸经》。这部书分"原料工艺应用典故"四卷,收录了民间作坊的七十二种改良技法,甚至包括王婆婆用米汤加固纸页的"土法"。书院设立"纸术传习所",免费向百姓传授造纸技艺,学徒毕业时会得到一张竹纸证书,上面印着"纸脉永续"四字。

长安东市的"纸文化街"应运而生。街尾的"纸博物馆"里,陈列着从汉到唐的各种纸张,其中最显眼的是一个玻璃柜,里面放着李承乾改良纸的三个阶段样本:粗糙的麦秆纸、柔韧的桃胶纸、轻薄的竹纸,旁边注着:"非一蹴而就,乃百工之功。"街中央的雕塑是一位匠人正在抄纸,基座刻着李承乾题写的碑文:"纸利天下,非一人之功,乃世世相续之业。"

崔氏大宅的最后一次家宴上,崔敦礼看着席间的竹纸餐具叹气。往日宴客必用的银质器皿,如今被精致的竹纸碗碟取代,碗底还印着"环保"二字。当他得知连皇宫都开始使用竹纸奏折时,终于明白——世家死守的"稀缺崇拜",在真正便民的技术革新面前,不过是过时的执念。宴后,他将祖传的桑皮纸造纸模具捐给了造纸书院,模具上的"崔"字,被匠人巧妙地改刻成"催"字,寓意"催新破旧"。

暮色中的渭河岸,李承乾看着装载纸经的漕船驶向江南。船上插着的杏黄旗已有些褪色,但"贞观纸"的名号却越发响亮。风中传来书院学子的诵读声,他们读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新印的《纸经》选段:"纸之贵贱,在于民用;纸之兴废,系于文明..."他勒住马缰,伸手抚摸岸边的造纸石碑,碑上的字迹因常年接触纸灰而变得温润如玉。远处的长安城里,将作监的工匠们正在新制的造纸台上刻下一行小字:"利循环,脉永续,此纸道,亦人道"——这行字随着竹纸的普及,最终成为大唐文明中,一道独特而温暖的印记。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不想错过《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