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0章 朔方烽火(2/3)
"崔民干,出来接旨!\"
大门缓缓打开,走出来的却不是崔民干,而是一个面容憔悴的中年人——崔氏的嫡长子崔敦礼。
\"家父昨夜...已饮鸩自尽。\"崔敦礼跪地奉上一封遗书,\"这是家父绝笔,请殿下转呈陛下。\"
李承乾展开遗书,上面只有寥寥数语:\"老臣一时糊涂,罪该万死。唯望陛下念在先祖功业,饶恕崔氏无辜妇孺。\"
一股莫名的悲凉突然涌上心头。这些绵延数百年的世家大族,终究要为他们的傲慢付出代价。他收起遗书:\"崔氏参与谋反者,依律处置。其余人等,流放岭南。\"
同样的场景在长安各处上演。到午时,参与谋反的十二家世族核心成员全部落网,朝野震动。
然而就在李承乾以为大局已定时,杜荷慌慌张张跑来:\"殿下!不好了!并州急报,突厥大军突破桑干河防线,朔州告急!\"
李承乾心头一震。不应该啊,历史上这次突厥反扑很快就被李靖平定,怎么会...
\"详细军报呢?\"
杜荷递上一封沾着血迹的密信:\"信使途中遇袭,拼死才送到...\"
李承乾展开密信,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原来突厥军中那几个汉人谋士竟说服了各部暂时放下矛盾,集中兵力猛攻一点。更可怕的是,他们似乎对唐军的布防了如指掌,专挑薄弱环节下手!
\"备马,孤要立刻面见父皇!\"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在与几位重臣紧急议事。见太子进来,皇帝直接道:\"情况有变。李靖来信,敌军来势汹汹,恐需增援。\"
李承乾行礼道:\"儿臣请命亲赴朔州督战!\"
殿中众臣哗然。房玄龄立即反对:\"万万不可!太子乃国本,岂可轻涉险地?\"
\"正因儿臣是太子,才更该亲临前线。\"李承乾坚定地说,\"一来鼓舞士气,二来...\"他压低声音,\"儿臣怀疑军中有更高层的奸细,必须亲自查清。\"
李世民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儿子,良久,缓缓点头:\"准。但你必须带足护卫,不得亲临战阵。\"
\"儿臣领旨!\"
三日后,李承乾率领三千精锐禁军抵达朔州。这座边陲重镇已是一片战备景象,城墙上来回走动的士兵个个面带疲色,显然已经历过多次激战。
\"末将参见太子殿下!\"朔州刺史张公谨单膝跪地,铠甲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敌军昨日刚退,但伤亡颇重。箭矢已不足三日之用,滚木礌石也所剩无几...\"
李承乾扶起这位历史上着名的守城名将:\"将军辛苦。李靖大将军现在何处?\"
\"在城北三十里的狼山设伏,欲截断敌军退路。\"张公谨犹豫片刻,\"殿下,有件事很奇怪...敌军似乎总能预判我军动向。末将怀疑...\"
\"军中有奸细。\"李承乾接过话头,\"孤正为此而来。\"
当夜,李承乾在刺史府召见所有校尉以上军官。他特意命人准备了丰盛酒菜,说是犒劳将士,实则暗中观察众人反应。
酒过三巡,李承乾突然问道:\"听闻突厥军中那几个汉人谋士颇通兵法,可有俘虏供述其来历?\"
一名参军起身答道:\"回殿下,前日俘获一名受伤的汉人,自称原是大唐边民,被掳后被迫为突厥效力。但末将观其言谈举止,绝非寻常百姓。\"
\"哦?\"李承乾来了兴趣,\"此人现在何处?\"
\"因伤势过重,已押送后方医治。\"
李承乾立即命人将那俘虏带来。不多时,两名士兵架着一个面色苍白的中年男子进来。此人虽身着胡服,但面容清癯,十指修长,一看就是读书人。
\"你叫什么名字?\"李承乾问道。
那人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突然浑身一震:\"太...太子殿下?\"
李承乾眯起眼睛:\"你认识孤?\"
那人慌忙低头:\"不...不认识。只是见殿下气度不凡,猜测...\"
\"撒谎!\"李承乾厉声喝道,\"你原是哪个世家的门客?崔氏?卢氏?还是...\"
那人突然惨笑一声:\"殿下何必明知故问?若非你们父子赶尽杀绝,我等又何必...\"话音未落,他突然口吐黑血,栽倒在地。
\"不好!他嘴里藏毒!\"张公谨一个箭步上前,却为时已晚。那人抽搐几下,便再无声息。
李承乾面色阴沉:\"搜他身上!\"
士兵仔细搜查后,从那人贴身衣物中找出一块小小的铜牌,上面刻着一个\"裴\"字。
\"河东裴氏?\"张公谨惊呼,\"他们不是一直与皇室交好吗?\"
李承乾握紧铜牌,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如此!河东裴氏表面支持《氏族志》,暗中却与郑、崔等勾结。难怪敌军对唐军动向了如指掌,必是裴氏在朝中的眼线通风报信!
\"立即飞鸽传书长安,请父皇彻查裴氏!\"李承乾转向张公谨,\"另外,从即刻起,所有军令改为口传,不得留下文字。调防计划只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