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1章 平壤烽火(2/3)
候回报,\"渊盖苏文将主力都调往乌骨城,平壤守军不足五千!\"
李承乾大喜:\"传令全军休整一夜,明日攻城!\"
次日拂晓,唐军精骑突然出现在平壤西门外。守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李承乾身先士卒,率军猛攻。就在城门将破之际,城内突然喊杀声四起——原来早先混入城的唐军死士趁机发难!
内外夹击之下,西门很快失守。李承乾率军冲入城中,直扑王宫。街道上,高句丽军民四散奔逃,乱作一团。
\"报——渊盖苏文闻讯回援,距城仅二十里!\"
\"来得正好!\"李承乾冷笑,\"传令放火为号,通知主力来援!\"
平壤城头,狼烟冲天。正在乌骨城与高句丽主力对峙的李世民见状,立即下令全军出击。渊盖苏文腹背受敌,大军溃不成军,本人仅率数百骑突围东逃。
当李世民踏入高句丽王宫时,李承乾已控制了全城。
\"父皇,儿臣幸不辱命!\"李承乾单膝跪地。
李世民扶起儿子,眼中满是赞许:\"我儿立此大功,朕心甚慰!\"
\"渊盖苏文逃了...\"
\"无妨。\"李世民冷笑,\"丧家之犬,不足为虑。传朕旨意,安抚百姓,厚葬战死者,高句丽自此为大唐安东都护府!\"
就在唐军欢庆胜利之际,一名侍卫慌张来报:\"陛下!高句丽宝库中发现此物!\"
呈上来的是一枚鎏金铜印,上刻\"大唐隐太子之印\"六字!
李承乾心头一震——这是李建成的印玺!看来他与渊盖苏文勾结之事确凿无疑。
李世民面色阴沉:\"搜!给朕搜遍全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然而搜查三日,始终未发现李建成踪迹。倒是在王宫密室中找到了他与渊盖苏文的往来密信,内容全是如何联手对抗大唐。
\"父皇,看来大伯又逃了。\"李承乾叹息道。
李世民收起密信:\"无妨。丧家之犬,掀不起什么风浪了。\"皇帝话锋一转,\"高句丽虽平,但百废待兴。朕决定留李靖镇守,设立安东都护府,你意下如何?\"
\"父皇圣明。不过...\"李承乾犹豫片刻,\"儿臣以为,高句丽民风彪悍,若只靠武力镇压,恐难持久。不如...\"
他详细阐述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任用亲唐的高句丽贵族管理地方,推广汉文化,通婚融合。同时开放互市,让高句丽百姓得享太平之利。
\"善!\"李世民欣然采纳,\"此事就交给你去办。\"
接下来的日子,李承乾忙于安抚高句丽遗民。他亲自接见降臣,量才录用;开仓放粮,赈济贫民;甚至亲自为阵亡的高句丽将士主持祭礼。这些举措很快赢得了当地民心,反抗情绪逐渐平息。
一个月后,李世民决定班师回朝。临行前,安东都护府举行了隆重的立碑仪式。碑文由李承乾亲自撰写,用汉文和高句丽文双语铭刻,记述了大唐平定高句丽的经过,以及未来治理的方略。
\"父皇,此碑当立于平壤城中心,让万民共睹。\"李承乾建议道。
李世民满意地点头:\"就依你所言。另外,朕已命人绘制《东征图》,记录此战功臣,悬挂凌烟阁中。\"
回程路上,唐军旌旗招展,凯歌高唱。途经白狼山时,李承乾特意去看了当初父亲中箭的地方。那块染血的石头仍在,仿佛诉说着那惊心动魄的一战。
\"殿下在想什么?\"秦怀道好奇地问。
李承乾望着远方:\"我在想,战争终究是残酷的。无论是高句丽人还是唐军,都有父母妻儿...\"
\"殿下仁厚。\"秦怀道感慨道,\"不过若非陛下亲征,高句丽迟早会再犯边境。如今一举平定,可保东北数十年太平。\"
李承乾点点头。是啊,有时候短暂的战争,是为了更长久的和平。
贞观十二年秋,东征大军回到长安。百姓夹道欢迎,盛况空前。李世民在太极殿大宴群臣,犒赏三军。李承乾因功获赐\"天策上将\"称号,地位更加稳固。
然而就在庆功宴上,一个意外消息传来——倭国遣使入朝,声称要\"请罪\"!
\"倭国使者何人?\"李世民沉声问。
\"犬上三田耜,就是之前来'学习文化'的那个。\"鸿胪寺卿答道,\"他声称倭国水师袭击新罗是'误会',愿意赔偿损失。\"
李承乾冷笑:\"好个'误会'!若非刘仁轨水师奋勇作战,倭国舰队差点切断我军后路!\"
\"陛下,倭国向来狡诈。\"李靖起身奏道,\"此番请罪,必是因高句丽灭亡,担心我大唐兴师问罪,故先示弱。\"
李世民沉吟片刻:\"倭国孤悬海外,征讨不易。不过...\"皇帝眼中精光一闪,\"既然他们主动请罪,朕倒要看看他们有何诚意!\"
次日,倭国使者犬上三田耜跪伏在太极殿上,态度谦卑至极:\"小国无知,冒犯天威,今特来请罪。我王愿永世称臣,岁岁朝贡...\"
\"是吗?\"李世民冷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