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6章 军制鼎新(2/2)
一个沙盘:\"本宫研究过突厥历年入寇路线,其必走阴山南麓。此处...\"他指向一处山谷,\"名为白道,地势险要。若以精兵埋伏于此,再用新式装备...\"
他详细阐述了作战计划:以少量边军诱敌深入,主力埋伏于白道峡谷,利用神机弩和猛火油柜的远程优势,在突厥骑兵发挥威力前给予重创。
李靖仔细推演后,抚掌赞叹:\"殿下此计大妙!老臣愿为先锋。\"
李世民最终拍板:\"朕御驾亲征,承乾为副,李靖为行军总管,即日发兵十万,迎击突厥!\"
出征前夜,李承乾特意视察了新组建的\"神机营\"。这支三千人的精锐全部装备神机弩和猛火油柜,是此战的秘密武器。
\"将士们!\"李承乾站在点将台上,\"明日之战,将检验我大唐军改成果。尔等手中利器,乃万千工匠心血所铸。望尔等奋勇杀敌,扬我国威!\"
\"誓死效忠!\"三千壮士的吼声震彻云霄。
次日黎明,大军开拔。李承乾骑着白蹄乌,与李世民并辔而行。望着绵延数十里的军阵,他心中豪情万丈——这是检验军事改革成果的关键一战!
十日后,唐军抵达阴山南麓。按计划,李绩率轻骑诱敌,果然引得颉利大军紧追不舍。当突厥骑兵进入白道峡谷时,埋伏多时的唐军突然杀出。
\"放!\"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数千神机弩同时发射,特制的破甲箭如飞蝗般射向突厥骑兵。更可怕的是,数十台猛火油柜喷出烈焰,瞬间将谷口化为火海。
突厥人猝不及防,阵型大乱。颉利可汗急令撤退,却被李靖亲率的铁骑截住后路。经过六个时辰激战,突厥十万大军溃不成军,被斩首三万,俘虏五万。颉利仅率亲卫突围,却在途中被早已埋伏的边军生擒。
捷报传回长安,举国欢腾。李世民在军前大会上感慨万千:\"此战之胜,非唯将士用命,更因军制革新,装备精良。太子之功,不可没也!\"
战后,李承乾又提出三项建议:
一、在突厥故地设安北都护府,驻边军三万;
二、准许归降突厥人加入\"蕃兵\",给予同等粮饷;
三、建立驿站系统,加强边境与长安联系。
这些措施将有效巩固战果,防止突厥死灰复燃。李世民全部采纳,并加封李承乾为\"天策上将\",总领全国军务。
秋高马肥时,李承乾在长安举办了盛大的\"武备展\",向各国使节展示唐军新式装备。当神机弩百步穿杨、猛火油柜烈焰腾空时,各国使者无不色变。
\"有此利器,大唐江山固若金汤!\"吐蕃使者私下感叹。
展会后,李承乾召集心腹,提出了更大胆的计划:\"本宫欲建一支'远洋水师',装备楼船百艘,可远征万里。\"
\"殿下是要...\"李靖若有所思。
\"不错。\"李承乾目光炯炯,\"大食虽暂退,终为心腹之患。不如主动出击,控制波斯湾,永绝后患!\"
这个宏大的战略构想让在场众人心潮澎湃。虽然实施还需时日,但所有人都相信,在太子的带领下,大唐军威必将照耀四海!
寒冬腊月,李承乾站在新落成的讲武堂最高处,俯瞰着操场上训练的学员。这些年轻军官将把新式战术和理念传播到全军,成为大唐军事改革的中坚力量。
\"殿下,第一期的《武经总要》已经刊印完成。\"阎立德呈上一本装帧精美的兵书。
李承乾翻阅着这本凝聚了众人心血的着作,里面不仅有传统兵法,还新增了火器运用、步骑协同等新内容,更有详细的外军研究。
\"好!立即分发各边军,命将领研习。\"他顿了顿,\"另外,开始编写第二期,重点增加海战内容。\"
走出讲武堂,李承乾望着西垂的落日,心潮起伏。军事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这只是开始。在他的蓝图中,大唐不仅要有一支无敌的陆军,还要打造一支能够纵横四海的强大水师。
远处,新一批学员正在练习旗语——这是他为未来海战准备的通讯方式。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李承乾仿佛看到了大唐军队的未来: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术先进的铁血之师,将扞卫这个伟大帝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不想错过《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