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0章 星火燎原(2/2)
作,地力不衰反增。\"老农捧着书册,将信将疑。
\"试试便知。\"李承乾划出十亩试验田,一半用新法,一半用旧法。
与此同时,格物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反复试验后,工匠们终于成功仿制出了\"希腊火\",并改良了喷射装置。李承乾观看演示时,那蓝色的火焰竟能在水面上燃烧,威力惊人。
\"好!\"李承乾拍案叫绝,\"但切记,此物制法必须严格保密,只传嫡系将领。\"
冬日里,李承乾在观文殿召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格物大会\",召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医师、学者。会议持续了整整十日,与会者畅所欲言,交流各自领域的发现。最令人惊喜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铁匠提出了\"水力鼓风\"的设想,可以大大提高冶铁效率。
\"重赏!\"李承乾当场赐予铁匠百两黄金,\"你的发明,将使我大唐刀剑更加锋利!\"
贞观二十一年春,变革的成果开始全面显现。蒙学堂的数量突破五百所,译语堂培养的首批通译已经奔赴各地。活字印刷的书籍价格再创新低,一本《千字文》只需八十文钱。更可喜的是,司农寺传来捷报:采用新法耕作的试验田,亩产比往年提高了四成!
这一日,李承乾正在批阅各地奏报,杜荷兴冲冲地跑来:\"殿下,快去看!第一台'水力纺纱机'在城南工坊试运行了!\"
这台融合了波斯齿轮技术和大唐工艺的机器,可以同时纺出六十根纱线,效率是人工的三十倍。李承乾看着飞转的机器,仿佛看到了工业革命的曙光。
\"传令将作监,立即着手改进推广。另外,在工坊附近建起工匠宿舍,提高工钱,一定要留住这些技术人才。\"
随着新技术的推广,长安城的市面越发繁荣。丝绸、瓷器价格大幅下降,连普通百姓也能穿上细麻衣裳。来自各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带来了更多的新知识、新物种。
五月里,一个震撼的消息传来:大食哈里发派遣了一支由百名学者组成的使团,携带数百卷典籍前来大唐,要求长期驻留学习!
\"好一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李承乾笑道,\"准了!安排他们住在观文殿旁的'四方馆',与我国学者自由交流。\"
夏至这天,李世民在太极殿召开大朝会。当各部尚书汇报完政绩后,皇帝突然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
\"朕观太子所行诸事,皆利在千秋。自今日起,凡教育改革、技术革新之事,太子可自行决断,不必再奏!\"
这个前所未有的授权,标志着李承乾推动的变革已经获得了最高认可。朝臣们纷纷道贺,唯有李承乾明白,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退朝后,李承乾独自登上观文殿顶层。夕阳西沉,为长安城镀上一层金辉。东市的胡商正在收摊,西市的酒肆亮起灯火,国子监的学子们捧着新印的书册匆匆走过大街...
在这片繁华景象中,他仿佛看到了无数星火正在汇聚。蒙学里稚嫩的读书声,工坊中机器的轰鸣,试验田里茁壮的禾苗,观文殿中激烈的辩论...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终将汇聚成改变时代的洪流。
\"殿下,夜深了。\"杜荷轻声提醒。
李承乾收回目光,从怀中取出一份新的计划书。封面上写着《格物院五年规划》,里面详细列出了未来要重点发展的领域:航海技术、冶金工艺、农业改良...
他知道,自己或许看不到所有这些设想实现的那一天。但只要这些星火不灭,终将燎原。而他要做的,就是守护好每一簇火苗,让它们照亮大唐的未来。
夜风拂过观文殿檐角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回应他心中的期许。远处,又一批来自异域的商队正趁着夜色进入长安,驼背上满载着新的知识、新的可能...
不想错过《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