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章 星星之火(1/2)
赵家峪一战,独立团用十几颗“林氏铁瓜”干净利落地端掉了小野中队大半人马,缴获颇丰。?8+1!k*a~n*s!h′u+.·c¨o·m^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不仅在独立团内部传了个遍,就连周边兄弟部队都听说了,李云龙的独立团又搞到了什么“秘密武器”,炸得小鬼子哭爹喊娘。
胜利的喜悦尚未完全消退,新的议题便摆上了独立团最高军事指挥的桌面——后山龙王庙,那间既是林向北实验室又是临时手工作坊的破庙里。
此刻,夕阳的余晖透过破损的窗棂,给庙内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暖金色。李云龙大马金刀地坐在一张从老乡家“借”来的八仙桌旁,桌上是他那支宝贝的驳壳枪和刚缴获的鬼子指挥刀。赵刚则端着一杯粗瓷碗装的凉白开,细细品着。林向北站在一张铺满了图纸和零件的木板台前,正用一截烧过的木炭条在泛黄的草纸上勾画着什么。
“老赵,向北,”李云龙一开口,嗓门依旧洪亮,震得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往下掉,“赵家峪这仗,打得是真他娘的痛快!咱们的‘林氏铁瓜’,算是露脸了!不过,旅长在会上的指示,你老赵也跟我们透了底,上头的意思,是要咱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要培养人才。依我看,林小子这脑瓜子里的宝贝疙瘩,可不能就他一个人知道,得让更多人学会,将来好给咱们造更多的铁瓜,甚至是铁疙瘩炮!”
赵刚放下水碗,镜片后的目光温和而睿智:“老李说得对。\比/奇\中/闻¨网` `冕.沸?岳?黩!向北同志的技术和想法,是我们独立团,乃至整个根据地都急需的宝贵财富。单纯依靠向北同志一个人,精力有限,而且技术也难以传承和普及。旅部的精神,是要我们建立可持续的技术力量。所以,这个技术培训班,我看是势在必行。”
李云龙一拍大腿:“着啊!老子也是这么想的!就叫……就叫‘独立团抗日大学第一分校’!怎么样?够不够威风?”他得意洋洋地看着两人,仿佛这名字一喊出去,就能吓跑几个小鬼子。
林向北闻言,差点没拿稳手里的炭笔,脸上露出一丝哭笑不得的表情。赵刚则是被李云龙这异想天开的命名逗乐了,他摆了摆手,笑道:“老李,你这名字是够威风,可也太大了点。我们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就叫‘大学分校’,传出去容易让人笑话。”
他沉吟片刻,目光转向林向北,带着询问和鼓励:“向北同志,你有什么想法?毕竟,这个培训班主要还是由你来负责。”
林向北放下炭笔,认真思考了一下,说道:“团长,政委,我觉得这个培训班的目的,是播撒技术的火种,让更多人掌握基础的格致原理和实用技术,将来能在各个战斗岗位或者生产岗位上发光发热。我记得政委以前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个寓意出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赵刚细细咀嚼着这八个字,眼中光芒一闪,抚掌赞道:“好!说得好!向北同志这个提议深得我心!就以此为名,我们的技术培训班,就叫做‘星火技术学堂’,如何?初期规模小,可以先挂个‘独立团星火技术骨干培训班’或者干脆就叫‘星火班’的牌子,简明扼要,寓意深远。¨狐?恋+蚊¢学¢ ,吾?错′内`容~”
李云龙摸着下巴上刚冒出来的胡茬,咂摸了咂摸滋味:“‘星火班’……嗯,听着也还行,比那些之乎者也的强点。行!就这么定了!老赵,你这个政委肚子里墨水多,这事儿就由你牵头,林小子负责具体的教学和技术指导。老子给你们打下手,要人给人,要东西给东西!”
“好。”赵刚点了点头,随即转向林向北,“向北同志,既然名称定了,那关于‘星火班’的地点、教材和学员初步章程,你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吗?”
林向北胸中早己有了腹稿,他指了指龙王庙的西周:“地点,我看暂时还是设在这龙王庙。这里相对僻静,也方便我进行一些实验。不过,如果要容纳学员学习和操作,恐怕需要对这几间偏殿和后院进行一番修缮和扩建,至少得保证不漏雨,光线也要好一些。”
“这个好办!”李云龙大手一挥,“老子让张大彪带人来给你弄!保证弄得比县太爷的公堂还亮堂!”
林向北笑了笑,继续说道:“教材方面,恐怕没有现成的。我打算根据我们目前最急需的技术,比如火药的配制与改良、手榴弹的构造与生产、枪械的日常保养与维修等,结合一些基础的格致原理,比如简单的力学、化学常识,我自己动手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讲义和图解。尽量用战士们能听明白的语言,多画图,少说那些他们听不懂的‘洋名词’。”
“这个主意好!”赵刚赞同道,“理论结合实际,由浅入深,战士们才更容易接受。特别是图解,非常首观。”
“至于学员……”林向北略微沉吟,“我初步的想法是,第一期‘星火班’不宜人太多,贵在精而不在多。大概选拔六到八名学员就足够了。标准方面,首先自然是思想进步,政治可靠,这一点赵政委您来把关最合适。其次,最好能有一定的识字基础,这样学习理论会快一些。当然,如果动手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亮剑:我土法灭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