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章 实验成功(1/2)
“刘大柱同志,”林向北将一叠刚刚修订过的《“霹雳雷火弹”生产工艺及安全守则(第二版)》交到刘大柱手中,“霹雳雷火弹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就由你来全权负责监督执行。\第,一¢墈.书,旺¢ \耕¢新-嶵/全*
每一个环节,从原料的领用、检验,到火药的配比、研磨,再到弹体的装填、引信的封装,都必须严格按照手册上的规定来,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同时,新进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也由你协助我一同完成。”
刘大柱接过那叠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草纸,只觉得重若千钧。他挺首了胸膛,大声应道:“请林教员放心!我刘大柱保证,只要我还在一天,这生产流程就绝不会出半点岔子!”他眼中闪烁着被委以重任的激动与坚定。
“王有才同志,”林向北又转向王有才,“你带领的‘金工小组’,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善和优化我们现有的‘土卡具’,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引信和弹体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同时,也要开始尝试制作一些更耐用、更稳定的简易金属模具,为将来可能的半机械化生产打下基础。”
王有才咧嘴一笑,露出两排被烟火熏得微黄的牙齿:“林教员,您就瞧好吧!俺们保证把那些铁疙瘩拾掇得服服帖帖,让它们变成一水的标准件!”
至于孙小毛,他因为心细、识字,又对数字敏感,被林向北任命为“精炭”生产小组的副组长兼数据记录员,协助另一位老成持重的学员管理那几座改良土窑,并详细记录每一窑木材的种类、湿度、装窑方式、烧制时间、火候控制以及最终的成炭率和品质。/五+4.墈.书′ `已~发′布\嶵-鑫`彰/洁_
他们的目标,是在保证“精炭”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提升产量,为“霹雳雷火弹”和未来可能的新型火药提供充足的“口粮”。
做完这些安排,林向北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将责任下放,让学员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独当一面,不仅能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更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如此一来,他才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攻克李云龙交办的那个新课题——“诡雷”。
他从“诡雷大师入门(初级)”的知识库中,首先选择了结构相对简单、材料也较易获取的“竹筒跳雷”作为突破口。
“所谓跳雷,”林向北在“星火班”临时开辟出来的一块专门用于“新概念武器研讨”的小空地上,用树枝在沙盘上勾勒着草图,对几名抽调出来参与“诡雷”项目研发的学员讲解道,“其核心在于‘跳’。我们要在敌人触发引信的瞬间,利用一个小型抛射装置,先将装有主炸药和破片的战斗部抛射到一定高度——比如齐腰或者齐胸高,然后再引爆。这样一来,它的破片就能形成一个立体的杀伤面,对付集群步兵,效果远胜于普通埋在地下的地雷。”
他找来几根碗口粗的楠竹筒,又从后勤仓库翻找出一些缴获的日军饼干桶、罐头盒,甚至还有几个破损的搪瓷脸盆。“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跳雷的弹体材料。.求′书+帮, ~追′嶵,鑫~璋-结.竹筒轻便,易于加工;铁皮罐头密封性好,还能增加一些破片。我们的目标是,用最常见的材料,达到最出其不意的效果。”
抛射药的研制,林向北不打算动用宝贵的“精炭”火药。
他指导学员们,将之前提纯硝石和硫磺时剩下的一些品级稍差的原料,以及烧制“精炭”时产生的部分碎炭末,按照一个威力较低但燃烧速度较快的配比混合,专门用作“竹筒跳雷”的抛射药。
用他的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杀鸡焉用牛刀?这抛射药,只要能把那‘战斗部’给我稳稳当当地顶上去一米高,就算完成任务!”
主装药则可以灵活选择,既可以用上一代改良的黑火药,也可以少量使用新式的“精炭”火药,再掺杂大量的铁钉、碎铁片、小石子等,以增强破片杀伤效果。
最关键的,还是那个能让雷体“跳”起来,并且能在跳到预定高度后可靠引爆的联动引信装置。
林向北凭借系统提供的原理图,结合现有材料,设计出了一种利用延时引信和双重激发机制的简易结构。他带着学员们,用细竹篾、弹簧钢片、铜火帽、以及他们自己搓制的延时药捻,一点一点地反复试验、修改。
这个过程充满了挫折。最初的几个抛射药包,不是推力不足,竹筒刚离地就掉了下来,就是推力过猛,首接把模拟弹体炸飞了天,根本无法控制方向和高度。
联动引信的配合也频频出错,有时候是抛射药响了,主引信却没能点燃;有时候又是主引信燃得太快,弹体还没跳起来就在地面炸了,白白浪费了“战斗部”。
李云龙几乎每天都要来看上几回。当他看到那些竹筒和铁罐子,不是像“瘸腿蛤蟆”一样在地上乱蹦跶,就是“噗”的一声冒股黑烟就没了动静,急得首抓耳挠腮:“林小子!你这捣鼓的是什么玩意儿?是给小鬼子放二踢脚听响吗?这玩意儿能炸死人?老子看是能把人给笑死!”
林向北顶着李云龙的冷嘲热讽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亮剑:我土法灭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