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1章 祭祀(2/3)
两月多以来,朱由检第一次见识到了皇帝出行到底有多离谱。
明代皇帝的出行仪仗遵循严格的礼制,分为大驾、法驾、小驾等不同规格,具体依场合而定。
祭祖可以说是日常最庄重的场合。
因此这次出行的规制也是最高的。
皇帝乘坐的御輦以金饰龙纹为主,象徵皇权至高无上,輦前有导引仪仗,包括扇、幡、旗等。
锦衣卫、金吾卫等精锐护卫环绕御輦,手持金瓜、斧鉞等仪仗兵器,足有八千人。?2?8\看?书/网, ?更′新*最¢快/
队中包括象徵五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旗,以及日月旗、北斗旗等,形成绵延数里的队列。
隨队乐工演奏《中和韶乐等宫廷雅乐,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內阁首辅、六部尚书等暂时还未改制的核心官员隨行议政。
司礼监太监王承恩负责鑾驾的日常调度。
隨行队伍中还包括传令兵、督战队,由黄得功亲自指挥,以彰显皇权威严,和禁军军容严整。
內阁大学士、六部副官、都督府將领按品级列队,文官著緋袍、武官披甲冑,形成鲜明的等级序列。
锦衣卫骑马前导,沿途清道,肃清百姓,神机营携带火器戒备,以防不测。
户部调拨粮草、工部维护道路。
御輦、华盖、金瓜斧鉞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百姓伏地叩首,高呼“万岁”,声震云霄,凸显“天子威仪,四海臣服”的场面
朱由检的龙輦碾过青石板时,道旁垂柳的露珠正巧滴在黄得功的护心镜上,映出远处尚未完工的英烈祠轮廓。
九丈高的汉白玉碑刺破薄雾,碑身上“大明英烈永镇河山”八个鎏金大字还蒙著细麻布。
十几个缺了胳膊的老卒齐齐立於碑前,身穿御赐飞鱼服,腰悬赐刀。
有个独眼汉子听到鑾驾声,惊的想要慌忙跪倒,却被一旁的人拦住。
独留空荡荡的袖管在晨风里飘荡。
而四周同样打扮的残疾士卒足有千名。
个个都身穿崭新飞鱼服,立於道路两侧,为朱由检护驾。
汉白玉的碑、汉白玉的路,与金色的飞鱼服交相呼应,不知是飞鱼服给了汉白玉金光,还是白玉映衬出了飞鱼服。
英烈祠並没有什么雕龙画凤的装饰,只有一颗颗挺傲劲松围绕铺开。
象徵著一个个不屈的灵魂。
从英烈祠正门,往里延伸五百步的道路两侧,飘扬著一面面黑色的旗帜,旗帜上用白线绣著一个个编制名號。
整个英烈祠中,除了黑白绿这三色外,就只有正中央高高飘扬的大明赤旗。
庄重、威严、肃穆,这是所有人来到英烈祠的第一反应。
而后就是淡淡的杀气,不过杀气是从这些残疾老卒身上散发出来的。
没人比他们更感激朱由检。
放在之前,这种断手断脚的重伤,只能躺著等死,能让战友给他们补一刀来个痛快就已经是大恩了。
哪怕侥倖捡回一条命,回去也是人人唾弃,不能耕种的废物。
最终也只是落得个乞討谋生。
而朱由检不光把他们救了回来,还对他们这些废人超乎想像的尊重和照顾。
驻守英烈祠,每年三十两白银,由他们来监督英烈祠战友的香火,让战友安寢之地得到安寧,等他们死后,也会由人来继续做这个职位。
不难想像,这支军队对於朱由检的忠诚度达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高度。
隨著朱由检走近,为首的十几名残兵才上前行礼。
行的也只是军中之礼。
这也是朱由检的安排,提高军人社会地位的一个小细节而已。
凡至英烈祠,武將下马、文官落轿,纵使九五亦要步行至碑前。
守卫国之干城,无上荣光!
背靠英烈之碑,天子至亦以军礼报之。
“末將葛猛、赵……”
“密云千户所千户、承恩千户所总旗……参见陛下!”
“陛下.”工部尚书刚要解释工期,却被朱由检抬手止住。
他径直走到碑座前,指尖拂过未乾的金漆,突然抓起匠人遗落的铁凿,在基石上重重刻下一道。
金属刮擦声惊飞了檐角铜铃上的麻雀,倪元璐看见飞溅的火星里,皇帝甲冑上的龙纹仿佛活了过来。
“这第一凿该朕来。”朱由检將铁凿塞回呆滯的老卒手中,“等碑文刻好,把阵亡將士的名录用金箔拓在背面,要能晒到日头的地方。”
“这……这……”老卒脑袋都要宕机了。
朱由检却仿佛来了兴致一般,朝著倪元璐说道。
“英烈祠另起一联,立於门前。”
“上联:埋骨何须桑梓地,下联:人生何处不青山。”
“横批就写:国之干城!”
倪元璐连同身后较近的大臣听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词条:朕乃崇禎,千古一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