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章完结(1/2)
怀着这样一种开心的心情,阮青黛开动了。¨6¢1!墈`书*网- +芜,错_内^容?
这次她没有第一口就喝汤,她首先瞄准的是一边的海胆刺身。
先小心翼翼的用叶子包住海胆,另一只手拿勺子直接瓦一勺海胆的黄送进嘴里。
生吃的海胆并不腥,口感滑腻爽口,入口像是螃蟹的蟹黄一样,带着一股甘甜,阮青黛几勺一个海胆就吃完了。
现在她又将将目光投向那锅辣汤,直接拿出自己的小石碗,瓦了几勺,也不管舀到了什么直接一口送进嘴里。
第一感觉是辣,后面辣的那个刺激感慢慢散去开始感觉到海鲜的鲜味,阮青黛嚼了嚼,Q弹爽滑的口感。
嗯……这个口感应该是鲍鱼和蘑菇,不过还带着些海带的梗啾啾的口感。
天然食品就是好啊!
阮青黛满足的眯了眯眼,不说调料少,就是食材本身,品质就抵得过放调料了。
因为这锅汤不仅辣还多,阮青黛把海岛刺身和海胆蒸蛋吃完了,椰子也喝完了,汤还剩了小半锅,阮青黛把锅放在土灶上,准备晚上热着吃。?y^o?u!s,h/u/l\o^u`./c~o\m/
吃完饭之后,阮青黛去看了看自己打的瓷窑的地基,黄泥已经差不多瓷实了,她准备洗完碗筷之后再来干活。
把石碗勺子和椰子壳带着去了小溪洗干净又回来之后,椰子壳和另外一个椰子壳放在一起晒着。
阮青黛继续准备开工炉窑了!
拿出自己之前准备好的木棍,围成一个圈竖着向自己打好的泥地捶下去,再用藤条把木棍围成的圈一层一层的编起来,这样里外围两层,中间空个十五二十厘米的距离。
编到差不多有小半米的时候,在中间置物层用泥土填充,在泥上戳上密密麻麻的洞,再继续用藤条围着编上去,等到差不多等人高的时候,阮青黛开始用黄泥往两层木棍中间填充。
再在外层木棍和里层木棍壁抹上黄泥,这样可以保温,抹完黄泥之后,一个炉窑大致模型就做好了。
当然做炉窑还少不了鼓风器,阮青黛之前在炉窑的底部留了一个长方形口,现在再用黄泥顺着口开始建一个黄泥鼓风道,中间是空心的。!精\武-小!说*王~ ′首?发\
鼓风道差不多一米多就可以了,在鼓风道的前面连着一个圆形的泥圈,泥圈中间留了一个小圆口,是用来卡鼓风器的顶端。
阮青黛又在泥圈的两边各自竖了一根木棍,在两根木棍中间横着用藤条绑着一根木棍。
现在缺的就是用来鼓风的扇叶了。
阮青黛从自己之前捡的柴火里找出比较宽的木头,先用刀砍成指甲厚薄的木片,这样的木片要两个。
然后再准备一个木棍,顶端用十字方法切到差不多二十厘米左右长度。
之前的两片木片中间留出一样长度的空隙,然后两片木片刚好可以卡进去,形成十字涡轮扇叶,这样很紧实。
然后阮青黛尽自己最大努力又做了一个圆形的木片,圆形的直径和木片的长度要差不多大小。
弄完圆形木片之后,再在中间弄出一个洞,和木棍的粗细大小一样,再从底部卡进去,这样一个集风盖就做好了。
阮青黛拿木棍向着集风盖和扇叶敲了敲,让它更紧实一些。
这时候再拿一个顺手的木棍中间凿出一个洞,再串到集风盖的下方,这个可以不用卡的那么死,因为它是要活动的。
做好这样一个鼓风器之后,阮青黛把它拿到那个圆形泥圈里扣住顶端之后试着转了转,大小刚刚好,现在再封口。
封口不用全部封死,阮青黛用黄泥顺着泥圈的外壁往上封,顶端留出鼓风器大小的口就行了。
因为之前在泥圈的上边横着一根木棍,现在这个鼓风器的木棍长过那个木棍了,阮青黛先比划了一下长度,再用刀砍去多的那一截。
再在上方横着的木棍中间凿出一个洞,用来卡住鼓风器木棍的底端,这样顶端卡住泥圈里面,底端卡住上面的木棍,整个鼓风器就被固定在泥圈了。
为了怕两边的木棍不结实,阮青黛还专门用藤条绑了好几遍。
再试着推了推,木棍纹丝不动,阮青黛从土灶里面夹出还有一点火苗的柴放进炉窑里面,再堆了些柴。
阮青黛来到鼓风器这里,双手握住顺手的木棍开始上下鼓风。
不一会儿另一边的炉窑开始浓烟滚滚,成功了!
阮青黛兴奋的搓手,她的水缸不是梦!
现在开始做泥胚了,阮青黛先像揉面一样揉着黄泥,时不时的加点水,说实话,做这一步的时候,她想吃包子了。
甩开不切实际的想法,阮青黛专心的揉泥。
揉好之后,干度差不多了,阮青黛开始把泥搓成长条,再拿一大块泥弄成圆形作为陶胚的底盘。
底盘弄好之后,再把刚才搓好的泥条围着底盘一层一层的往上码,每一条泥条之间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个美食博主的古代生存日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