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章 皇太极称帝(2/2)
吴襄现居京师,若以利诱之,或可为我所用。"皇太极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传旨,命多铎加紧操练水师,准备征朝事宜。另,派人秘密接触吴三桂,许以高官厚禄。"次日清晨,皇太极在崇政殿举行首次大朝会。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朝仪已按帝王规格重新制定,满汉官员分列两侧,礼仪庄严。当讨论到征朝之事时,蒙古科尔沁部使者突然出列:"大清皇帝陛下,我部台吉请示,若征朝鲜,蒙古骑兵当如何配合?"皇太极目光转向一旁的庄妃——这位来自科尔沁的妃子此刻正端坐帘后。他微微一笑:"科尔沁乃朕之姻亲,自当为先锋。战后,朝鲜北部牧场,尽归科尔沁所有。"此言一出,不仅蒙古使者喜形于色,连满族将领也纷纷点头。唯有几位汉官面露忧色,其中通政使司副使宁完我忍不住出列:"皇上,臣恐过度倚重蒙古,他日恐成尾大不掉之势..."殿内气氛骤然紧张。蒙古使者怒目而视,满族将领也面露不悦。皇太极却大笑:"宁爱卿多虑了。满蒙一家,何分彼此?"他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宁爱卿忠心可嘉。传旨,擢升宁完我为都察院参政。"这一手恩威并施,既安抚了蒙古盟友,又笼络了汉官之心。朝会结束后,皇太极留下范文程、刚林等心腹,继续商议国事。"皇上今日处理蒙古之事,可谓高明。"范文程由衷赞叹。皇太极摇头:"此乃小术耳。朕所思者,是如何使我大清真正成为天下共主。女真、蒙古、汉人,如何融为一体?"刚林提议:"臣以为,当推行'满汉一体'之策,鼓励满人学汉语、习汉俗,同时保留骑射根本。不妥!"一直沉默的希福突然反对,"若全盘汉化,我满洲子弟必将丧失勇武之本!"皇太极抬手制止争论:"二卿所言皆有道理。朕意,当取中庸之道——保留满洲根本,吸纳汉人长处。自即日起,设立翻译科考,选拔精通满汉双语者入仕;同时严令满洲子弟不得荒废骑射。"正商议间,侍卫急报:"皇上,朝鲜使臣在殿外,请求觐见!"皇太极与范文程交换了一个眼神,心知是征朝的消息已经走漏。他整了整衣冠:"宣。"朝鲜使臣几乎是爬着进殿的,额头磕得鲜血直流:"皇帝陛下开恩!小国臣服多年,岁贡从未短缺,何以..."皇太极冷冷打断:"尔国阳奉阴违,私通明廷,真当朕不知?去年朕索要水师将领,尔国竟敢推诿!"使臣浑身颤抖,无言以对。皇太极语气稍缓:"回去告诉尔国君臣,若肯彻底臣服,交出水师将领及战船图纸,朕或可网开一面。"待朝鲜使臣退下后,皇太极立即召集军事会议。多铎、阿济格等将领纷纷请战,豪情万丈。唯有岳托提出异议:"皇上,春季多雨,不利行军。不如待秋高马肥时再出兵?"皇太极凝视岳托,这位侄子向来稳重多谋:"岳托所言有理。但战机稍纵即逝,朕恐李自成抢先攻入北京。传旨,五日内集结兵马,兵分两路攻朝!"当夜,皇太极宿于永福宫。庄妃亲自为他按摩肩颈,柔声道:"皇上连日操劳,该歇息了。"皇太极握住她的手:"爱妃,朕今日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座高山上,俯瞰中原万里河山。"庄妃轻笑:"此乃吉兆,预示皇上将一统天下。"皇太极却摇头:"山峰极高,寒风刺骨。朕虽俯瞰四方,却感孤独无比。"他顿了顿,"帝王之路,注定孤独。"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盛京城时,八旗铁骑已开始集结。城门处,范文程为皇太极送行。"范先生留守盛京,朝中大事,悉听卿处断。"皇太极郑重嘱托。范文程跪地叩首:"臣定不负皇上重托。愿皇上旗开得胜,早日凯旋。"皇太极翻身上马,望着东方初升的朝阳,忽然朗声道:"自今日始,天下当知,非独中原有真龙!"马蹄声如雷,八旗精锐向东开拔。城墙上,新铸的"盛京"二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一个崭新的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喜欢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不想错过《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