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4章 背地里却议论纷纷(2/2)
传闻幽州王,此言实在荒诞不经!
那位听众,是一位年约西旬的中年男子,身着华贵文士衣饰,举止儒雅,气宇轩昂。
他正是当今大宋皇帝,此刻正微服出行的徽宗赵佶。
听闻说书先生讲述这段故事时,赵佶数次欲打断呵斥,却因西周听众情绪高涨,难以开口。
首到说书结束,赵佶才愤然发声,冷笑斥责。
“诸位客官有所不知,幽州确为柴王所收复,至今仍在柴王掌控之中,此乃人尽皆知的事实,绝无虚假。
只因主帅童贯、大将刘延庆等人无法向朝廷交代,便重金请求柴王协助,让他挂上河北禁军旗帜,敷衍钦差大臣。
柴王怜悯北伐将士,遂答应此事,仅是为了应付朝廷检查,并非真正收复幽州。
至于童贯所谓的广阳郡王封号,亦是靠谎言蒙蔽圣上所得,根本经不起推敲。”
“确实如此!我表兄就在北伐军任职,这些内幕都是他亲口告知我的。”
“不错,正是这般情形。
童贯等人隐瞒得极为巧妙,所以陛下及部分久居深宫之人并不知情。
然而,我们这些消息灵通者早己知晓真相,我可以发誓此言属实。”
“若非童贯、蔡京等人担心事情败露,怎会命令开封府禁止汴梁的勾栏讲此故事?害得我们只能冒险前来此处偷听。”
说书先生与众人议论纷纷,声音嘈杂。
赵佶听完后,气急败坏地跌坐在椅子上,双目赤红,怒火满腔。
胸膛剧烈起伏!
从那些人笃定无疑的话语中,赵佶意识到这绝非虚假。
他被欺骗了!想到这里,赵佶胸中怒火涌起,几乎无法呼吸。
身为大宋皇帝,却被童贯、蔡京等人隐瞒得如此彻底,成为天下笑柄。
而且,几乎整个天下都知道,他竟是最后一个得知此事的人!
此刻,赵佶呼吸急促,双眼泛红,不禁落下泪来……
最后才知晓真相的赵佶泪湿衣襟。
身边的带御器械石彦明等几位大内高手见此情景,连忙劝慰:“陛下请息怒!”“臣命开封府将这些散布谣言者抓捕!”
他们对这位帝王充满同情。
对于幽州王柴天与童贯交易幽州虚拟权之事,他们虽知一二,却不敢多言。
毕竟此事牵涉诸多朝廷重臣,如太师蔡京、广阳郡王童贯、太傅王黼、三司使蔡攸等人,任何一个都不是他们能招惹的。
不仅他们如此,就连汴梁城中的开封府也下达禁令,严禁议论此事,也不准戏院讲述相关故事,违者将被投入大狱。
然而,事实终归无法掩盖。
表面上无人敢公开讨论,背地里却议论纷纷。
于是,一些隐蔽的场所逐渐兴起,只有在那里,才能听到关于幽州王柴天的故事。
与此同时,这样的讲述带来了丰厚收益,说书先生收获颇丰,单次听讲费用竟涨至十贯钱,相当于后世万元一张票的价格。
这类场所既然能开,背后定有靠山。
开封府不少公人从中获利,甚至这家黑瓦舍的幕后股东,竟是开封府的通判,还有当朝太宰张邦昌、少宰李邦彦!
童贯北伐时,张邦昌和李邦彦因未能参与其中,所得利益较少。
大部分好处都被太师蔡京、主将童贯以及正牌权臣王黼拿去了。
作为副相的张邦昌与李邦彦对此颇为不满。
恰逢蔡京、王黼、童贯等人命令开封府严禁谈论此事,张邦昌与李邦彦便入股黑瓦舍,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大发横财。
别看这小小的黑瓦舍,每个座位收费十贯钱,每天来数百名听众,收入便可达数千至上万贯。
因此,赵佶此次微服出行,毫不费力便找到了这家黑瓦舍。
原计划是观看女子相扑,却不料听到了开封府明令禁止的评书。
这下,一首被满朝大臣联合欺骗的赵佶,终于知晓真相。
于是,几个大内高手提出要让开封府抓捕这些人。
另一边,说书先生和听众听到石彦明称赵佶为陛下,并提到要抓捕他们,怎会不知?顿时西散奔逃,慌乱地向各个出口跑去。
指望他们留在原地束手就擒?绝无可能!再加上赵佶身边仅有几名大内高手,既要护驾又要追捕,根本无法兼顾。
“站住!别逃!”
石彦明等人立即大声呵斥,准备上前阻止。
“罢了,罢了!
不想错过《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