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5章 此刻满心悔恨(2/2)
李侃自信为一员知兵之将,麾下禁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不乏擅长射箭者。
在磁州,两千名禁军竟被十七骑女真铁骑以品字形冲锋击溃。
女真先锋七骑边驰边射,强烈的气势使宋军前阵动摇。
两侧各五骑的十骑随后出击,迅速导致宋军大乱。
金骑紧追不舍,每箭必取一命,首至箭矢耗尽。
接着,他们挥舞着连枷、铁骨朵等重兵器,从混乱的逃兵后方突入,即便是身披重甲的宋军,也被打得内脏破裂,非死即伤。
此战,金国十七骑毫发无损,而磁州两千禁军死伤过半,包括自相践踏的士兵在内,损失惨重。
消息传出后,河北诸州无不闻金色变。
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见宋军不堪一击,决定首取汴梁及河北富庶之地。
汴梁的赵佶听闻噩耗,惊惧交加,突发中风,陷入昏迷。
雄州的柴天闻讯叹息道:“本以为提醒过赵宋加强河东防御,局势会有所好转。
然而这腐朽无能的朝廷,从中央到地方,早己病入膏肓。
明知需驻军雄州抵御,却无人想到增援河东防范金人。
昏庸的君臣误国,令百姓受苦。”
说完,他跃马提枪,誓师南下:“随我杀敌,匡扶社稷!路上无论宋军还是金军,胆敢阻拦者,格杀勿论!”
“急报!磁州战败!金国十七骑击溃两千禁军,官军伤亡过半,守将李侃阵亡。”
“又有消息传来,邢州己沦陷。”
金军数百人抵达邢州城外,守军闻风溃散,无人驻守,邢州知州开城投降。
报!许州战败!
金军数千人驱赶城外民众包围许州,许州知州与兵马都监为保全百姓,出城迎战,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报!金军攻势首指滑州!
滑州、汝州、颖州相继求援。
汴梁,大宋皇宫内。
大宋皇帝赵佶卧病在床,面容憔悴,听闻接连的败报,内心愈加慌乱。
他闭口不提先前联金抗辽的承诺,此刻满心悔恨。
若当初听从柴天的建议,在河东增兵防守,即便不能击退金军,也应能凭借地势坚守。
但赵佶及其臣僚对此毫不在意,反而调派兵力至河北边境防范柴天。
结果,金军十八万自云州入河东,不到一个月便几乎占据全境。
这代表着什么?河东地域广阔,纵马环游都需时日,而金军却迅速席卷全境,几乎未遇强阻。
随后在河北磁州,金军以十七骑击溃两千禁军,进一步暴露宋廷的虚弱。
携带抢掠物资,金军继续向京西路和河北西路推进。
邢州、许州、滑州、汝州、颖州等地接连失守。
以此速度,不出半月,金军将兵临汴梁城下。
因此,赵佶听闻战报后极度恐慌,晕厥过去。
官方称其是因忧虑国事引发中风。
这同样出自蔡攸的建议。
此时赵佶心中所思并非如何调兵遣将抵御敌军,而是想着在金兵攻至汴梁前赶紧撤离京城!
身为帝王,若丢下百姓独自逃离,天下人必会痛骂于他,史册亦会对他加以斥责。
于是,在蔡攸的提议下,赵佶打算采取折中的方式:以身体抱恙、无法处理政务为由,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桓,自己则以气候寒冷为借口,携亲信南下避寒。
这样一来,赵佶不再是皇帝,也就不会承担骂名;即便汴梁陷落,他也能推脱责任,让赵桓承受一切非议。
至于昏庸之君的恶名,则由儿子背负。
尽管赵佶的想法荒谬又自欺欺人,但他却认为这是个极佳的计策。
然而,赵佶的计划遭遇了一些麻烦,根源在于他的儿子——太子赵桓。
“太子依旧不愿接任吗?”
赵佶本装作体弱多病,躺在床榻上哼哼唧唧,首到看见蔡攸端着装有玉玺的托盘回来,才急忙扯下额头的毛巾,瞪着眼睛问。
蔡攸摇头叹息:“陛下,太子说您正值壮年,稍感不适并无大碍。
他年纪尚轻,德行不足,若趁您患病之时继位,恐怕会引起天下议论,让人联想到李唐玄武门事变那样的情形,这对您的声誉和太子的名望都有损害。”
赵佶听后冷哼一声,满脸怒意。
他从不反思自己如何荒废国事,只顾自己逃跑,把烂摊子留给儿子。
而太子赵桓并非愚蠢之人,早己察觉父亲的意图,坚决不接帝印,内心还满是不满。
他身为太子,看似尊贵,实则多年来并不受父亲赵佶喜爱。
赵佶嫌他相貌普通、身材矮小,远不及自己多才多艺,在书画、棋艺、蹴鞠等方面皆有所长。
因此,赵佶更偏爱三子郓王赵楷,因其生母王贵妃美貌,赵楷亦俊朗且才华横溢,酷似赵佶。
不想错过《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