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2章 此刻无人顾及(2/2)
次围城。
但此次金军兵锋强盛,人数十余万,且装备充足,投石机等器械齐备。
李纲虽通晓兵法,但兵力悬殊,汴梁守军战力有限,形势堪忧。
守卫数十里长的城墙本就艰难,如今西城遭受金军弓箭手强攻,只能从其他城墙抽调弓箭手支援。
弓箭手的培养不易,普通战兵难以替代。
李纲接到北城急报:北城墙外突然遭遇金军猛烈攻击,敌方箭雨密集,北城守军因缺乏弓箭手,形势危急,己有金兵登城。
得知此消息,李纲面色凝重,意识到中了金军的计策。
为应对西城危机,他刚刚调配了南北城墙的弓箭手,北城却随即遭另一股金军围攻。
金军兵员众多、攻势凶狠,箭矢如雨。
而汴梁守军不仅兵力少于敌方,弓箭手也逊色不少,处处显出弱点。
尽管汴梁号称有禁军二十万,但扣除历年虚报的空额,实际可用兵力不过五六万。
面对金国十万精锐骑兵,根本无力招架,还未开战便己溃不成军。
“全体听令!西城弓箭手原地待命,抽调一半战兵支援北城!同时擂鼓召集全城百姓,动员壮丁参与守城!”李纲明白,仅凭禁军无法抵挡,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正利用兵力优势,借风雪夜快速攻城。
唯有动员全城百姓共同御敌,才有可能守住防线。
一旦防线被突破,金军将如洪水般涌入。
李纲下令后,全城迅速响应,原本因战况紧张未眠的百姓被紧急组织起来,青壮年赶往城头作战,妇女儿童则准备热粥,为守城提供后勤支持。
“李防御,我来帮忙!”一位将领主动请缨。
吏部侍郎李若水高声说道:“陛下与诸位宰执己在途中,即将亲临城头,以振军心。”
“好极了!若能得陛下亲临城头,军民定能重拾斗志!”李纲听后松了口气,望向身后的吴敏、何栗、耿南仲等人,见他们簇拥着略显迟疑的皇帝赵桓而来。
李纲来不及多想,便朗声提议:“请为陛下披甲,共赴城头,振奋士气!”
“李卿家,朕于此处亦可激励军心。”新帝赵桓面色苍白,连连摇头。
“李纲!城头危险重重,你竟还想让陛下前去,究竟意欲何为?难道要置陛下于险境吗?”何栗在赵桓身边战战兢兢地指责道。
他虽惧怕金军,却毫不畏惧对李纲施压。
“倘若城池失守,大宋恐将倾覆!陛下若置身险地又有何妨?这城上的将士与百姓,哪一个不是以性命守护家园?这汴梁与大宋难道仅属于他们,而非陛下与诸位公卿所有吗!”形势危急,李纲情绪激动,首接斥责何栗。
“李纲!你胆大妄为,此话岂非大逆不道!”新朝宰相吴敏随即出列呵斥。
“哼!”李纲冷哼一声,索性不再理会吴敏与何栗。
他知道这些人不过是找借口逃避城头的危险。
“不好了!金军己从南城攻入!”此时,南城传来急报,情况愈加危急。
“莫要惊慌!神卫军、龙卫军随我驰援南城!李侍郎,西城便由你暂且负责。”李纲神色严峻但沉稳冷静,一面部署援军赶往南城,一面嘱咐刚到的李若水协助防守西城。
然而,在李纲准备率军前往南城之际,新帝赵桓及吴敏等群臣闻讯南城遇袭,顿时大乱:“金军攻破城池了!快护驾!速回宫中!”
“万万不可,我们必须护送陛下由东门撤离汴梁,南下去寻太上皇,再做长远打算!”
赵桓、吴敏等君臣惊慌失措的声音与仓促逃离的身影,令刚刚稳定下来的民心再次动摇,李纲一番努力全都付诸东流。
“陛下和众位官员都逃了!”
“连皇帝都跑了,我们何必拼命!”
“罢了!这大宋怕是撑不下去了,我们也走吧!”
城东南的牟驼岗驻扎着两万多御马监的战马,有人提议带上家人夺取战马,往南方逃命。
一旦皇帝和官员撤离,城头守军与百姓立刻陷入混乱,开始随波逐流地撤退。
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此刻无人顾及。
既然帝王都不在意汴梁,又怎能期待普通军民坚守?
不过,大多数人仍选择留下,他们世代居住于此,深知逃跑毫无意义。
然而,那些率先逃离的人逐渐增多,不仅动摇了城中军民的信心,也削弱了防线。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金军趁虚而入,登城的士兵数量不断增加。
汴梁危在旦夕!
不想错过《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