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 :斗法(2/4)
医身负皇室安危,若他们心怀忧虑,恐怕会伤及大明根基。”
张太后面色稍和。
“阁老也是几朝老臣,岂能不知道后宫不能干政,刘文泰的事,你们自去与陛下陈说,哪里需要我这个老妇人在此饶舌。”
谢迁尴尬一笑,也就明白了张太后话中的含义。
一个结交内官的罪名,哪里还需要太后去劝说?
为了大明江山,张太后去劝说陛下,全天下都会夸赞她心怀社稷,功满人间。
可刘文泰不同,不管他罪名有多轻,可毕竟事涉先帝,张太后若是前去谏言,难免不会被有心之人留下口舌。
这个道理,张太后能想明白,历经几朝的谢迁岂能不明白。
他之所以在张太后面前装慌乱,装尴尬,无非是想让张太后诛杀刘瑾之心更加坚定罢了。
等谢迁从仁寿宫出来后,张太后饮了几杯茶,正要准备唤身边的宦官,去把朱厚照请过来。
可谁知道此时,却听到有人禀报。
陛下来仁寿宫了!
……
……
听到这个信息,张太后有些意外。
自从朱厚照登上皇位之后,除了一些重要节日,很少来仁寿宫。
今日谢迁前脚刚走,他就来到仁寿宫,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谋?
眉头微蹙,满是疑惑,这就是朱厚照进来时,看到的张太后模样。
朱厚照假装看不见,躬身行礼,态度恭谨,礼数周全,即便是最懂礼数的老学究,才挑不出任何毛病。
“孩儿拜见娘亲!”
张太后眉头并没有舒展,淡淡问道: “皇儿今日来仁寿宫,可是有什么事?”
言语冷淡,并没有多少慈爱之色,隐隐带着一丝不耐烦。
后世的史书中虽然对两人的关系描述不多,但从只字片语中,也能让人感觉到两人的关系并不融洽。
想起前两年的郑旺妖言案,朱厚照不禁心中怀疑,莫非自己真不是张太后亲生,是从外面抱来的孩子?
事涉自己,朱厚照当时格外关心,这件事在当时闹的沸沸扬扬,案子是经过弘治皇帝亲审,才定下的基调。
事后朱厚照仔细查看了卷宗,没有发现任何疑点,这才放下了心中的疑惑。
可此时的朱厚照,有了后世的记忆,自然能轻易看出不同。
历史上朱厚照落水回宫后,面对病重的儿子,张太后态度冷漠。~x+i_a.o^s¢h¢u^o/c,m-s?.*n.e¢t′
不仅不催促太医费心医治,还和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商量起了储君的人选。
虽然说皇室之中,亲情淡薄,可朱厚照还是不相信,若自己当真是他儿子,她会对自己如此凉薄。
结合到后世的记忆,朱厚照心中笃定,当初的郑旺妖言案,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
身世之事迷雾重重,太过复杂,此时的朱厚照无暇深思。
如今朝局之中,暗藏汹涌,内阁几人来势汹汹,自己想要在与他们争斗中,稳居上风,得到张太后的支持十分重要。
“孩子昨日梦到了父皇,父皇对我殷殷叮嘱,让孩子好生孝敬娘亲。
娘亲在这宫中若有半点不适,一定要及时告知孩儿。”
态度恭谨,言辞恳切,一副孝子模样。
听到这番话,张太后思绪飘动,弘治皇帝弥留之际,说的那些话,在她耳边回响。
朕蒙皇考厚恩,选张氏为皇后,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十日成婚。
至弘治西年九月二十西日生东宫,……
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
先生们请他出来读些书,辅导他做个好人。
先帝弥留之际,没有提他日夜治理的江山,没有提他爱惜怜悯的黎庶。
但他却清楚记得与自己成亲的日子,生下皇子的日子。
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先帝心中,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自己和这个儿子。
“唉!”张太后悠悠长叹,“你父皇心存仁厚,乃是天下难得明君。
可惜天不假年,刚三十多岁,就因病崩逝。”
说完这句话,张太后眼角含泪,心痛之情,溢于言表。
朱厚照正想规劝两句,却发现张太后突然之间敛了愁容。
“听说你正在训练士卒,准备亲征鞑靼,此事是真是假?”
来仁寿宫前,朱厚照经过了详细的推演,他早己经料到内阁会在张太后身上做文章。
此时听到张太后的问话,倒也并不慌张!
朱厚照心中镇定自若,脸上却适时出现了一丝诧异。
“娘亲这是哪里听来的?”
“这件事在宫中传的沸沸扬扬,我只要不是聋子,总会听到一些风声的。
你平时喜欢胡闹也就罢了,那鞑靼都是些未开化的野人,凶残弑杀,即便军中宿将,对上他们也是胜少败多。
你不要以为自己能骑的烈马,拉的硬弓,就狂妄自大,认为凭着这些就能横行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成正德,朕要改写大明剧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