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8章 旧厂寻机,巧破困局(2/3)
他走到后院,看着工人们满头大汗地敲打核桃壳,动作机械重复。
院子里堆满了待加工的原料,空气中弥漫着核桃壳碎屑和汗水混杂的气息。
“再这么下去,别说供货,工人也撑不住。”李会计低声说。
陈砚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观察着流程,脑子里飞速运转。
手工效率低、出错率高,必须尽快引入机械化生产,否则订单再多也只能看着流失。_<¨看?>:书{?君??÷ #%?更>?+新?最+×快#
他转身对沈红梅道:“你先安抚工人,我去找找解决办法。”
夜色沉沉,月光洒在国营机械厂破旧的围墙外。
陈砚背着一个帆布包,悄悄绕到厂区西侧——那是一处废弃车间,多年前因设备老化被封存,如今荒草丛生,连门卫都不再巡逻。
他推开门,一股潮湿霉味扑面而来。
手电筒光束扫过斑驳的墙壁和落满灰尘的地板,一台巨大的车床静静躺在角落里,仿佛沉睡的巨兽。
陈砚走近,蹲下身仔细查看。
虽然锈迹斑斑,但底座结构完好,轴承未见严重磨损,只要重新润滑调试,未必不能修复。
他从包里取出测绘工具,开始记录尺寸和零件编号。
手指轻轻拂过铭牌,上面依稀可见几个俄文字符,应该是五十年代苏联进口的老机器。
“这台车床,还能用。”他心中升起一丝希望。
第二天清晨,他带着图纸找到郭师傅。
老技工接过图纸,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儿,缓缓点头:“确实是苏联产的老设备,当年可是厂里的宝贝疙瘩。可惜没人会修了,能修的老师傅都退休了,剩下的年轻人只会用数控机床。”
“您呢?”陈砚直视他的眼睛。
郭师傅笑了笑,有些自嘲地说:“我倒是懂点皮毛,可光凭记忆也不够啊。要是有详细资料、零件图册,倒也不是完全没戏。”
“那就没问题。”陈砚语气坚定,“我能搞到这些。”
离开郭师傅家后,他直奔国营机械厂厂长办公室。
厂长林建国坐在办公桌后,戴着老花镜批阅文件,听到敲门声抬起头,看见是陈砚,脸色顿时冷了几分。
“陈老板,你来我这有何贵干?”
“我想跟您商量一件事。”陈砚站得笔直,“贵厂有一间长期闲置的车间,我想租下来,用来改造成加工厂。”
林建国眉头一皱:“你是想搞私人企业?我告诉你,咱们国家的企业都是公有的,谁也不能擅自挪作私用。”
“不是私用,而是合作。”陈砚不卑不亢,“我可以负责设备维护和技术升级,把这片废弃车间利用起来,既不浪费资源,也能为县里创造效益。”
林建国冷笑一声:“你想得倒美。你以为我会让一个个体户进来插手国有工厂的事?”
气氛一时僵住。
陈砚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目光微微偏移,落在墙上的合影照片上。
那是林建国与儿子林志远的合照,背景是清华大学的大门前。
他忽然明白了什么。
“林厂长,我知道您原则性强,不愿沾染任何资本气息。”陈砚缓缓开口,“但时代在变,政策也在变。您也知道,县里已经开始支持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与其让设备白白生锈,不如让它继续发挥作用。”
林建国沉默片刻,最终挥了挥手:“这事我说了不算,你也别指望我会同意。”
陈砚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
但他知道,真正的机会不在这里。
而在清华读书的——林志远。
他才是林建国心中最大的骄傲,而不是区区国营机械厂的厂长之位。
陈砚从林建国办公室离开后,步履稳健地走在厂区内。
他心知,林建国这人顽固不化,靠言语劝说几乎不可能松口。
但林志远不一样。
清华毕业的高才生,思想开放、眼界开阔,更懂得“资源利用”和“效率转化”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林志远是林建国唯一的儿子,也是他在工厂管理上的潜在接班人。
他当即打听到了林志远回乡探亲的时间,准备登门拜访。
翌日清晨,陈砚换上一身干净的衣裳,提着一包本地土特产,敲响了林家的大门。
开门的是林志远,身材清瘦,戴一副金丝眼镜,目光中透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敏锐与冷静。
“林哥,冒昧来访,我是‘砚记’的陈砚。”他递上名片,语调平和,“我想跟您谈一个合作机会。”
林志远微微一怔,接过名片,示意他进门。
屋内书香气浓郁,墙上挂着几幅机械结构图,茶几上堆满了工程类杂志。
陈砚坐下后,并未急于开口,而是先寒暄了几句关于清华校园生活的话题,迅速拉近两人距离。
随后,他切入正题:“您父亲的厂里目前有大量设备闲置,而我这边正好有维修技术和加工需求。如果我们能合作开发这些旧设备的新用途,不仅能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还能为县里创造新的产值。”
林志远听得眼神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七零,我要帮父亲鸣冤昭雪》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