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6章 智破困局(1/2)
夜色沉沉,砚记商行的二楼书房里灯火未熄。′d-u¨s_h,u′8/8..\c?o′m_
陈砚伏案疾书,桌上摊着几份泛黄的《人民日报》副刊,纸页边缘已经有些卷曲,字迹模糊却依旧能辨。
他手中的笔尖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跳跃,一串串数字、年份、政策名称被精准地排列组合。
这不仅仅是一次回忆录的整理,而是一场关于未来的重建——用旧报纸做砖石,构建一个全新的数据模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改革开放……”他低声念着,目光落在一份1976年3月的副刊上,“这篇文章虽然没提改革,但字里行间已有松动迹象……”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前世那些被忽视的细节。
政策变化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像一条暗流,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悄然涌动。
“如果从这些蛛丝马迹入手,再结合我记忆中的关键节点……”他眼神一亮,迅速在纸上画出几个时间点与政策方向的交叉线,仿佛一张巨大的网正慢慢收拢。
这一晚,他彻夜未眠,终于将脑海中的记忆和现实可能出现的变动整理了。
翌日清晨,沈红梅早早来到办公室,便看到陈砚眼底泛着血丝,手里还拿着那本笔记。
“砚哥,你昨晚没睡?”她轻声问。
“不重要。”陈砚抬眸一笑,把笔记本推到她面前,“这份是新的模型,里面的时间线、价格浮动和政策影响我都标注清楚了。你要做的,是根据这个模型,重新梳理我们的账目。?x/i?n.k?s·w+.?c?o·m\”
沈红梅翻开笔记,瞳孔微缩。
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注释清晰有序,仿佛一张无形的盾牌,足以抵御任何审计的锋芒。
“每一笔交易,都要对应到具体的政策背景。”陈砚语气坚定,“不能只是对得上账,还要经得起问。他们若查,就得面对整条产业链的逻辑闭环。”
沈红梅点头,眼中多了几分敬佩:“明白了,我会按你说的方式,重新整理所有凭证。”
她转身离去后,陈砚站在窗前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渐渐安定下来。
午后,税务局稽查组办公室。
张科长坐在桌前,翻看着手中的一叠材料,眉头微蹙。
他是县税务局稽查组组长,精明干练,最擅长的就是从一堆看似无懈可击的账目中找出漏洞。
砚记是他此番首查对象,背后有人推动,他也心知肚明。
“叫陈砚来一趟。”他合上文件夹,淡淡开口。
不多时,陈砚一身素衣,缓步走进办公室,神情自若。
“张科长。”他微笑致意,落座如常。
“陈老板,听说你最近生意做得不小啊。”张科长放下茶杯,语气似笑非笑。
“小本经营,图个温饱而已。”陈砚答得从容。
张科长盯着他片刻,忽然道:“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请你来吧?”
“自然是配合调查。”陈砚坦然道,“不过在此之前,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张科长挑眉。`r¨c!y·x`s\.?c/o?m?
“目前建材市场的供需情况,您了解吗?”陈砚反问,语气温和却不容回避,“比如水泥、钢筋的价格走势,以及各地基建项目的推进节奏。”
张科长微微一怔,没想到对方会先发制人。
“怎么,你想教我怎么做税务检查?”他略带嘲讽地问。
“不敢。”陈砚笑了笑,“我只是想提醒张科长,个体户虽小,但牵涉的是整个行业的命脉。如果只看某一家,可能会错判整体趋势,进而影响全县经济。”
这话一出,张科长神色微变。
他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一旦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引发商户反弹,甚至会被上级问责。
“陈老板倒是关心大局。”他意味深长地说。
“我只是个生意人,但生意人也懂得顺势而为。”陈砚站起身,微微欠身,“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提供一份详细的市场分析报告,供稽查组参考。”
说完,他洒然而去。
夜幕降临,陈砚刚回到砚记门口,便见苏昭等在楼下。
“事情谈得怎么样?”她迎上来问。
“还在局中。”陈砚淡淡一笑,“但我已布好局。”
苏昭看着他疲惫却坚定的眼神,轻轻点头:“那我这边也不算白跑一趟。”
“怎么说?”
“我联系了我爸单位里的一位老师,他说县广播站下周有个专题节目,讲的是‘个体户合法经营’的问题……”
“很好。”他低声道,“舆论这张牌,我们也该出手了。”
县广播站的铁门在清晨薄雾中缓缓推开,苏昭提着一个牛皮纸袋走进大楼。
她步伐沉稳,神情专注,仿佛手里拿的不是一份录音稿,而是一枚点燃希望的火种。
“小苏来了。”前台姑娘笑盈盈地打招呼,“老秦已经等你多时了。”
苏昭点头致意,走向文化馆驻广播站联络办公室。
屋内坐着一位年约五十、戴眼镜的老干部,正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七零,我要帮父亲鸣冤昭雪》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