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4章完结(1/2)
那天晚上的新闻联播花了整整10分钟的时间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由于事发突然,那天的新闻联播还延播了10分钟。+天+禧¨暁*说!王· ?首/发~
这是中国人甚至是亚洲人(不含亚裔)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也刷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年龄从51岁直接降低到了25岁。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六十多年的历史里唯三的两位女性获奖者。
外面一片热闹,叶瑄和陈亦桐在家的气氛却有些凝重。
叶瑄握着手机,打开又息屏,她觉得应该给康维宁打个电话,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本来应该是件高兴的事情,却又可能让康维宁再次神伤。
“算了,我来给康老师打吧。”陈亦桐打开手机,拨通了康维宁的电话。
“大晚上的打我电话干嘛?老子还在上晚自习呢?”康维宁的脾气一如既往的火爆。
听到康维宁标志性的国骂,叶瑄也欣慰地笑了。还好,还能骂人,说明最近状态不错。
“老康,快看新闻联播!”叶瑄的声音从陈亦桐的电话里传出,康维宁莫名其妙吃了一嘴狗粮。′r`a?x~s_w_.¢c!o-m,
“咋了?你俩上新闻联播了?让老子去看。”虽然嘴里骂骂咧咧,康维宁还是打开了手机。大学班群,高中班群还有带过的学生群都无比热闹。
点开朋友圈,一水地刷下来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消息。
“哦,看到了。”康维宁的语气突然黯淡了下来,这么多年,他以为他已经可以忘记了。
挂了电话,康维宁立马去办公室找了其他老师帮自己看自习,他要赶去江池父母家里,可能已经有新闻媒体找上门去了。
江池父母就江池一个孩子,这些年,康维宁把他们当做亲生父母一样对待。他放弃东海的高薪工作回到嘉陵,也是因为考虑到四个老人的身体状况。
另一边的叶瑄和康维宁通完电话,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而这边两个人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呢。
虽说两个人的私人联系方式只有亲人和朋友知道,但是来自同事的贺信早就挤爆了邮箱,校领导也从入职信息里也查到了家庭住址。\E,Z′暁.说\网· ¨首~发?
我把菜热热,先把饭吃了,估计一会儿就要来人了。这边陈亦桐和叶瑄饭还没吃完,那边就听到了小区门口放起了鞭炮。
业主群里马上有人出来骂:我要报警了啊,哪个这么没有公德心,竟然公然违法燃鞭。小区业主群里一阵声讨,后来才知道传得沸沸扬扬的诺贝尔奖得主竟然住在自家小区。
京北大学和水木大学的校领导在单元楼门口碰头,都还愣了一下,都在寻思连我校的诺贝尔奖你都要抢?
等叶瑄和陈亦桐打开门,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两人是一家。
校领导们也都是身经百战的人,看着这架势立刻吉祥话都说出来了,什么伉俪情深,举案齐眉,夸的陈亦桐都快飘了。
叶瑄瞪了陈亦桐一眼,让他赶快把站在外面的一帮人请进家里来,家庭地位可见一斑。
“这里是奖金,这里是贺信,明天啊学校还要开个表彰大会,希望您二位可以出席。”
这边京北大学拿出了500w奖金的颁发证书,水木大学那边就临时加价,给了叶瑄1000w的奖金。
不过这笔钱,两位自然没收。
“各位领导,心意我们领了,钱我们就不需要了,这笔钱以学校的名义捐出去,算是我们两个人推动国内科研事业发展了。”
领导一阵的肉疼,一千多万啊,说捐就捐,没想到现在真有这么纯粹的学术人?
这也不是叶瑄和陈亦桐清高,属实是两个人不缺钱,作为知名交互算法公司背后的实控人,这点钱还不够他们公司10分钟的营业收入呢。
互相吹捧寒暄了一番,终于把人送走了,为了怕还有人找上门来,叶瑄和陈亦桐连夜收拾行李去投奔了颜时夏。
颜时夏硕士毕业以后在一家头部公募工作,两年就为自己在京北攒下一套小房子了。
第二天叶瑄直接请假没去实验室,陈亦桐有课没办法请假。为了怕被媒体记者堵住,陈亦桐悄悄通知学生换了教室。没想到课上了一半,门口还是被媒体堵住了。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有些官方媒体的采访实在推迟不掉,只能硬着头皮上。
好在陈亦桐这些年在叶瑄的训练下已经不怎么害怕聚光灯了,只要不正视那些记者的脸,他的躯体反应就不会很严重。
—请问您获得这个奖项有什么感受吗?
—很兴奋(没了)
—这是第一次有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您觉得这是不是标志着中国经济学科的进步呢?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这个模型的雏形是江池前辈在美留学期间完成的,谈不上国内的学科进步不进步吧,我是做数学研究的,我(爱人划掉改口)叶瑄是做算法的,国内经济学科的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你好,数学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