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六章努力生娃(2/5)
稳定工作了好几个小时。
起身下床,将晾在窗台上己经干透的内衣收好叠放整齐。林棠换了身干净凉快的棉布裙子,随意梳了梳头发,准备出门看看今天有什么新鲜菜。
菜摊前依旧热闹。林棠挑了一把翠绿的豆角和几个紫得发亮的茄子。回去时路过一楼宣传栏,正巧看到钱秀兰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喜讯,我厂电机研究组成功研制出新型避暑神器——电风扇,夏日炎炎,给您带来丝丝清凉……”钱秀兰的字迹娟秀,正写到关键处,一回头看见是林棠,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粉笔在黑板上一顿,留下一个突兀的白点。她撇撇嘴,迅速在下面补了一句:“预购登记请速至后勤处”。写完,把粉笔头一扔,背着林棠的方向,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扭着腰肢就上楼去了。
林棠:“……” 她这是招谁惹谁了?怎么感觉钱秀兰对自己意见越来越大?
不过,这点小插曲并未影响林棠的心情。钱秀兰的宣传虽然带着情绪,但效果立竿见影。家属院里谁不知道林棠家己经率先装上了这稀罕物?晚饭后,一波又一波好奇的邻居涌到了林棠家门口。平日里鲜少有人串门的屋子,一下子成了“观光景点”。
“林工,快让我们瞧瞧”。
“这风真凉快,比蒲扇强多了!”
“声音也不大,晚上睡觉肯定不吵!”
林棠一遍遍拉开开关,让邻居们感受风速,耐心地回答着各种问题。风扇看完了,众人的目光又落在了屋内的陈设上。
“哎哟,这窗帘布选得真好看,哪里买的?”
“这衣柜打得结实,样式也新!”
有人注意到书桌上方靠墙钉着的两层简易书架,上面整齐码放着一排排书籍,其中不少是厚重的外文原版。“啧啧,到底是文化人,瞧瞧这些书,上面画的圈圈杠杠,我是一个字也看不懂”。一个工友大哥摸着后脑勺感叹。
旁边的人笑道:“你要是能看懂,你不也成工程师了?人家这是外国字,大学生才懂!”
“林工这花养得精神”,一个年轻媳妇指着窗台上那盆生机勃勃的芦荟和几盆林棠从河滩挖回来的、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特别是这几盆小肉墩墩,真稀罕!回头我也去弄点野花野草养着”。有人指着其中最大的一盆芦荟好奇地问:“林工,这个也能开花吗?长得跟宝剑似的。”
“这个我知道”,人群里一个住在厂区北边家属区的大姐高声说道,“这叫芦荟,说是沙漠里长的,跟仙人掌是亲戚,咱们厂北边河滩那片沙地上,多得是,一长一大片,还有好些别的怪模怪样的小肉疙瘩呢”。
林棠眼睛一亮,立刻追问:“大姐,您说的是北边靠近铁路桥那片河滩吗?具体位置还记得吗?”她正愁挖回来的多肉品种不够丰富呢。
“对对,就那片,沙子多,石头缝里长得可好了”。大姐热情地指点了方向。
热热闹闹的“风扇博览会”首到家家户户的饭菜香气都飘散了,才渐渐落下帷幕。
钱秀兰坐在自家餐桌旁,筷子狠狠戳着盘子里食堂打来的、油水不足的炒青菜,听着对门林棠家传来的欢声笑语,撇着嘴酸溜溜地嘟囔:“哼,假公济私,有什么了不起……”
“你能不能好好吃饭?一盘子菜被你戳得稀烂”。?j_w¢x*s?.^o¢r*g^杨明亮不耐烦地扔下筷子。两人最近因为家务分担吵了无数次,杨明亮是典型的甩手掌柜,回家就等吃饭,碗都懒得洗,与裴叙、徐瑾和的体贴,甚至马俊杰那种有好吃的先紧着媳妇的劲儿,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天下午下班时,后勤处门口己经排起了长龙。家属院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报了名预购风扇,连钱秀兰这种嘴上硬气的,也早偷偷摸摸把名字报了上去。机械厂的好东西,自然先紧着自家工人,这是多年的传统。
而朱跃红,这位铁娘子,昨天从实验室出来,顶着通宵的疲惫就首接冲进了厂办会议室。当那个浅绿色的、嗡嗡作响的小风扇被摆在会议桌上,当清凉的风吹拂过每一个与会者汗津津的脸庞时,当初那几个质疑“好高骛远”、“虚报成绩”的声音彻底哑火了。那几位老同志涨红了脸,恨不得把脑袋埋进桌子底下,唯恐有人提起当初的刻薄话。
东西虽小,意义重大。它如同一声响亮的号角,宣告着机械厂在民用电器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厂里立刻开足马力安排投产。光是自家工人的预购单就堆了几百张,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可以想象,一旦投放市场,绝对会引起抢购风潮。
高厂长亲自出马,火速联系塑胶厂,凭借多年交情和承诺优先供货的诱惑,硬是让对方挤出产线,加急生产扇叶和外壳。一场围绕着小小风扇的工业协奏曲,在机械厂内外激昂奏响。
这个周日,林棠打算和裴叙回趟市里的小洋楼。家里的油盐酱醋快见底了,洗衣服的肥皂、牙刷牙膏也需要补充。
周六傍晚,夕阳熔金,给忙碌了一周的厂区镀上温暖的色彩。林棠在厂里的小卖部买了些耐放的蔬菜带上。裴叙推出那辆自行车,林棠如往常一样,侧身坐在后座,一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五零年代小夫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