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五章收割机(2/5)
扎实的徐瑾和。~d¢i.y-i,k¨a*n~s\h~u-.+c′o+m?
“李工、顾工、赵师傅、孙师傅、老徐,接下来农用收割机项目的研究,希望大家能全力协助我。” 林棠言简意赅,目光扫过几人或惊讶或疑惑的脸。顾杰、徐瑾和是老熟人,其他几位平常在车间或项目协作中都打过交道,只是不算深交。裴叙昨晚的分析在她脑中清晰浮现:李江河技术过硬但有点傲气,顾杰聪明但需要明确方向,赵、孙两位老师傅踏实肯干最重实际效果,徐瑾和则是潜力巨大。
几人面面相觑,特别是李江河,他是发动机组的核心,不明白林棠这个看起来有点“不务正业”(研究洗衣机和蓄电池)的女同志,怎么会点名要他参与一个几乎公认“不可能完成”的收割机项目。顾杰也挠了挠头,赵卫国和孙茂才则比较平静,领导让干啥就干啥。徐瑾和则显得很平静。
林棠没有解释自己为何选了他们,时间紧迫,她首接切入主题:“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我这有几个明确的难点和技术需求,需要大家分工协作,尽快拿出方案或模型。”
她的态度干脆利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注和决心,瞬间感染了几人。虽然疑惑仍在,但大家还是纷纷点头应下:“林工放心”,“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吩咐”。
忙碌的一上午在收集资料、分解任务中飞快度过。林棠自己则埋首在一堆机械原理和农业机械的文献里,试图从那些复杂的线条和公式中,为她的构想找到最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结构原型。
午饭时间,食堂里人头攒动。有人好奇地凑到李江河、顾杰他们这一桌打听:
“江河,真跟着林工搞那收割机去了?” 问话的是发动机组的同事,语气带着点不可思议。
“你们从哪儿着手啊?不是说电机的功率根本不够看吗?” 另一个搞传动设计的工程师插嘴。
“啧,这玩意儿可不好弄,国内也没听说有完全成熟的方案。” 有人摸着下巴,一副“过来人”的样子。
“那还用说?当时会上就没人敢接茬,张厂长那架势,跟硬塞给林工差不多。” 有人压低声音,带着点同情和看戏的心态。
“林工上午都让你们干啥了?说来听听呗!” 好奇的目光聚焦过来。
李江河扒拉着饭盒里的白菜炖粉条:“让我们找了一堆齿轮传动、变速机构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他到现在还有点摸不着头脑,收割机跟齿轮箱有啥首接关系?
顾杰接口道:“林工让我把之前小风扇上用的鼓风机扇叶设计资料,还有风道优化的实验数据都整理给她。” 他也一脸困惑,收割麦子要鼓风机干嘛?吹走麦芒?
赵卫国闷声道:“林工让我们几个老家伙想想,有没有什么轻便又结实的材料,能替代部分笨重的钢铁部件,还得方便加工。” 孙茂才在一旁点头附和。
徐瑾和推了推眼镜:“林工给了我几个力学模型,让我计算不同切割角度下的受力情况,还有脱粒滚筒不同转速下对麦粒损伤率的影响……”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听得周围人更加云里雾里。这都什么跟什么?齿轮、鼓风机、材料替代、力学模型?跟收割机好像都沾点边,又好像完全不搭界。
“这……林工这是……破罐子破摔了?” 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语气带着点轻嘲,“估计是知道没戏,瞎糊弄了事呗。反正上面追究下来也有话说,要啥没啥,怎么研究嘛!”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就连李江河他们几个刚开始心里也犯嘀咕,觉得这位林总工是不是压力太大,有点病急乱投医了。
然而,这种疑惑,在第二天下午林棠召集的小组内部碰头会上,被彻底击碎了。
小小的会议室里,林棠站在一块临时挂起的黑板前,眼神明亮而专注。她指着自己连夜赶制出来的、虽然粗糙但结构清晰的示意图,条理分明地将她的整体构想和分解任务的意义,向几位核心成员和盘托出:
“……所以,动力源的核心是可移动的大容量蓄电池驱动高功率电机。但这只是心脏。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李工,我需要你主攻动力输出和变速系统,将电机有限的功率,通过精密的齿轮组合,转化为足以驱动切割器和脱粒滚筒的强劲且可控的扭矩。这是力量的‘血管’!”
“顾工,鼓风机不是用来吹风的。我需要你设计一个强大的负压气流系统,利用风扇原理,在切割麦秆的瞬间,产生强大的吸附力,将割下的麦穗‘吸’入输送通道,同时利用高速气流初步分离轻质的麦壳杂质。这是‘呼吸’和初步的‘清洁’!”
“赵师傅、孙师傅,材料替代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在保证关键受力部件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整机重量,否则电池那点能量根本拖不动,你们是减轻‘体重’的关键!”
“老徐,你的模型计算是设计的基础,切割刀的角度、转速,脱粒滚筒的纹路、间隙、转速,首接决定了收割效率、脱净率和麦粒破损率,数据必须精准,这是机器的‘神经’和‘感知’!”
“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五零年代小夫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