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五日常(2/3)
自己,却被旁人觊觎。至于那场酣畅淋漓的“午间授课”,裴叙深邃的眼眸掠过一丝回味的光——或许,寻个由头重温旧梦,也未尝不可。
今晚的文化宫灯火辉煌,喧闹声一阵接着一阵,在家里都能听到些许声音,小林的弟弟今天结婚,他对象也是机械厂的,在文化宫搞了个简单的结婚仪式。
过去围观的都是他们那一届一起进厂的工人,小林和马俊杰带着饺子也去了,一起结婚的还有另外几对男女同志,女同志穿着红色的嫁衣,男同志一水的中山装,胸前绑个大红花,算是厂里办的集体婚礼。
林棠看了下窗户外面,远处文化宫朦胧的灯火,想起自己结婚的时候,对身边的裴叙说:“那时候我们结婚,两个人去登记,回来发了喜糖就算结婚了。”她的声音带着怀念,当时还是被裴叙催了几次才下定的决心,没想到一眨眼己经过去两年多了。
裴叙转头温柔的看着她。昏黄的灯光下,她眼眸清亮,带着点小女儿的娇嗔。心里一片温暖。
客厅里,赵秀娟正对着那盘精致的西瓜啧啧称奇:“啧啧,我可算知道糖包这‘讲究’劲儿随谁了”,她想起前些天帮林棠带孩子的趣事,“切了块西瓜喂糖包,好家伙,那小眉头皱得,跟我要给他喂毒药似的。死活不肯张嘴,急得指着自己脖子‘围围’的叫。
我猜了半天才明白,是要戴围兜,好,围兜系上了,想着终于怪怪吃了吧,谁知道人家喂到嘴边,人家小家伙还是不肯赏脸,小手指头拼命戳西瓜籽啊啊半天。得,还得把籽一颗颗挑干净。
林棠和裴叙也跟着笑,这孩子有时候真的很有原则,认定的事情就要照着他的规矩来,不然的话怎么都不肯就范。
好不容易伺候着吃了,你猜怎么着?人家端端正正坐着,小手指着洗手间方向做擦嘴的动作。好嘛,吃完还得擦嘴,这小派头,比旧时候的小少爷还讲究”。赵秀娟绘声绘色地描述,逗得大家都笑起来。
豆包正抱着他专属的小木碗——碗身光滑圆润,碗沿磨得温润,是大永村老木匠的手艺——里面盛着几块去皮去籽的西瓜丁。他用小木叉笨拙却认真地叉起一块,稳稳地送进嘴里,汁水沾了一点在嘴角,他也不在意。糖包则安静地坐在爸爸身边,接过爸爸递来的、同样处理好的西瓜块,小口小口地吃着,姿态斯文。
赵秀娟也给军军叉了一块处理好的西瓜。军军却眼巴巴地盯着豆包手里那个可爱的小木碗,伸出小胖手指着:“碗碗,要”,又把妈妈递到嘴边的西瓜推开。
“想要啊?那你自己去跟豆包弟弟说,看他愿不愿意给你玩?”赵秀娟笑着逗儿子。
军军看看豆包,又看看豆包旁边一脸“生人勿近”的糖包,小嘴一瘪,终究没敢上前。豆包虽然活泼,但护食得很,尤其讨厌别人抢他的东西。
糖包更是个“冷面门神”,他就被糖包拍过几次,这个弟弟明明看着不吭声,但是下手却极利索,想抢他的东西根本没门。军军吃过几次“软钉子”,小小的心灵里己经有了清晰的认知:裴家双胞胎的东西,不能硬抢,除非他们主动给你。
“怂小子”,赵秀娟笑着戳了戳儿子的脑门。
孩子的性格,往往是父母的缩影。军军的胆小谨慎像赵秀娟,古灵精怪的鬼点子则随了徐瑾和。糖包那超越年龄的沉稳冷静,以及喜欢下黑手,活脱脱是幼年版的裴叙;豆包的热情大胆和偶尔的小霸王作风,则糅合了林棠的灵动与裴叙骨子里的强势。等他们长大,性格的拼图会更加清晰。
“你这肚子快两个月了吧?害喜严重吗?还是爱吃重口的?”林棠岔开话题,关心地问赵秀娟。印象里她这胎怀得似乎很轻松。
赵秀娟抚摸着微隆的小腹,脸上是满足的笑意:“没啥反应,跟你怀糖包豆包那会儿差不多,吃嘛嘛香。我觉着啊,这胎准是个贴心小棉袄,要真是闺女,那我这辈子就圆满了”。
“儿女双全,多好。”林棠真心为她高兴。
“要真是个闺女,我也不打算再生了。”赵秀娟语气豁达,“孩子贵精不贵多。养好了,一个顶用就成。养不好,生一窝也是债。”这话在“人多力量大”的年代显得格外清醒。
这个年代提倡多生,但真的生了之后才发现孩子多了也是灾难,十多年之后的那场运动,知青下乡的缘由,归根结底还是城里没有多余的岗位养活得起那么多人。
整个五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在另一个十年里将会饱受劳苦。
七月中旬,从紧急研发到批量投产,奇迹般的速度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这些凝聚着京市机械厂心血的抽水泵,并未在市场上公开销售。它们作为国家抗旱救灾的战略物资,所有费用由国家承担,被统一调配,装上南来北往的火车专列,星夜兼程运往全国饱受旱情煎熬的土地。
唯有大永村的老村长,以惊人的魄力和远见,说服村民们勒紧裤腰带,自掏腰包抢购了一台。“远水解不了近渴”,他攥着那张薄薄的提货单,浑浊的老眼精光西射,“这东西攥在自己手里,比真金白银都管用,它就是咱庄稼人的胆”。
随着一台台抽水泵被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五零年代小夫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