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八章赚外汇(1/3)
隆冬时节,大雪封门。¨零?点-看\书` `更`新,最_全?京市机械厂的食堂蒸汽缭绕,两大锅浓稠的腊八粥翻滚着,红豆、绿豆、芸豆熬得酥烂,花生、莲子、红枣浮沉其间,糯米和小米交融成温暖的底色,清甜的米香混合着淡淡的糖味,勾得下班的工人们纷纷提着铝制饭盒排队。林棠也拿着两个保温桶,排在队伍里,盘算着给家里的双胞胎带些软糯的粥回去。糖包脾胃弱,豆包贪嘴,这粥最是合宜。
厂区主路上,张厂长和高厂长正陪同苏俄代表团踏雪而行。代表团团长伊万同志身材魁梧如棕熊,裹着厚重的毛领大衣,灰蓝色的眼睛扫过覆盖积雪的厂房和露天堆放的半成品部件,神情倨傲。他指着一条工人正在手工铆接部件的生产线,通过翻译说道:“贵国的生产,还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我们伟大的苏维埃,早己实现全面机械化。”寒风卷起他浓密胡须上的雪粒,更添几分居高临下。
这话说的,有机器的话谁愿意手工啊。
随行的中方人员脸上笑容微僵,纷纷附和。高厂长与张厂长交换一个无奈的眼神——这哪是友好交流,分明是炫耀场。张厂长搓了搓冻僵的手,提议道:“伊万同志,外面风雪大,请到办公楼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一行人踏进机械厂三层的办公楼。塔克打量着墙皮和朴素的木制桌椅,眉头皱得更紧,毫不客气地评价:“办公环境如此简陋,难以想象如何诞生先进的工业思想。在我们苏维埃……”他滔滔不绝地赞美着苏俄工厂窗明几净的办公大楼,甚至从大衣内袋掏出一张彩色照片展示。照片上,宏伟的苏式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外交部陪同的年轻办事员小赵,嘴角勉强维持着礼貌的弧度,指甲却悄悄掐进了掌心。
不管心里如何憋气,人家的楼确实建的好,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唯有推开大会议室的门,扑面而来的温暖让伊万等人神色稍霁。墙角的铸铁暖气片散发着稳定的热度,驱散了身上的寒气。没想到办公室里竟然有暖气,外国代表团们这才眉头舒展。
众人纷纷脱下厚重的外套,接过厂委干事递上的热茶。氤氲茶香中,苏俄专家们又开始高谈阔论苏俄工业的辉煌成就。
张厂长趁他们喝茶间隙,凑近小赵,压低声音抱怨:“老大哥这是来技术援助,还是来当大爷视察的?”
小赵苦笑,同样压低声音:“张厂,习惯就好,亲如兄弟那是上面的事,底下……各有各的脾气,忍忍就过去了。”
张厂长摇头,心思转到了更现实的难题:午饭怎么安排?按规格去外面饭店?显得刻意。就在食堂吃?又怕怠慢。
那边,高厂长己调整好心态,脸上堆起热情的笑,主动与伊万带来的几位工程师攀谈起来。他深谙一个道理:显摆优越感是人之常情,人家本来也确实国力强大,若是能借此拉近关系,为厂里争取到一两个去苏俄顶尖工厂学习的名额,这“大爷”装得也值。
午饭最终定在职工食堂。张厂长一咬牙:工人吃什么,贵宾就吃什么。·x`i¨a?o*s¨h,u.o¢y+e¢.~c-o-www.一人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配上几样食堂的拿手小炒:麻婆豆腐红油赤酱,香气霸道;酸辣土豆丝脆爽开胃;醋溜白菜清新解腻;唯一的荤菜是烘烤得酥香的小鱼干,连骨头都酥软可嚼。
出乎意料,代表团对这顿简朴的工作餐赞不绝口。浓稠香甜的腊八粥熨帖了被寒风冻僵的肠胃,麻辣鲜香的川菜更是吃得他们额头冒汗,大呼过瘾。伊万对那盘小鱼干尤其感兴趣,连吃了好几条,首夸风味独特。饱食后的代表团成员们,脸上终于带上了满足的熏然,再看厂区那略显陈旧的厂房,挑剔的目光似乎也柔和了些。
饭后,雪势稍歇。厂区道路被清扫出来,覆盖着薄冰,在正午惨淡的日光下泛着冷光。路上行人稀少,只有零星几个裹着厚重棉袄、提着饭盒的工人,像移动的棉球,沉默地走向家属院方向。他们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疲惫,却也有一份归家的踏实。伊万看着那些消失在白雪覆盖的小径尽头的身影,灰蓝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好奇:这些生活在“落后”国家的工人,他们的家里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和同这厂房一样简陋?
“伊万同志,是否有兴趣看看我们工人的生活区?”高厂长捕捉到这丝好奇,适时提议,并“不经意”地将人引向西区那几栋新建的家属楼。
敲开小林家的门时,一股混合着饭菜香和暖气的热浪扑面而来。小林刚接了托儿班的小儿子回来,正和马俊杰准备吃午饭。桌上摆着腊八粥、热馒头和一盘翠绿的清炒菠菜。骤然见到厂领导和一群外国人,小林有些手足无措。
“小林同志,打扰了,这几位是苏俄代表团的同志,想看看咱们工人的居住环境,方便吗?”张厂长笑容和煦。
“方便,方便,快请进”,小林连忙侧身,又朝屋里喊,“老马,快出来”。
马俊杰闻声抱着小儿子出来,大儿子饺子则怯好奇地抱着爸爸的腿。得知是苏俄友人,马俊杰眼睛一亮,热情地上前与伊万握手,一口流利地大碴子味的俄语脱口而出:“兹德拉夫斯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五零年代小夫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